香檳伊利諾大學的章瑩穎被綁架案震驚美中社會。事件比較讓人意外的是,作案嫌疑人是個博士研究生,受害者是個初來乍到的中國訪問學者,在沒暴力作用之下,毫無心防就上了陌生人的車,於是悲劇發生。如今兇嫌雖然被抓,但受害人相信已經遇害。她的遭遇讓人唏噓,也再次提醒大家,防人之心不可無,陌生人的車,尤其是主動來搭訕的,是絕對不可上的。
被鎖定的有預謀的暴力綁架案,一般難以躲避。但像章案那樣隨機的上鉤被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記得筆者當年來美國之初,走在紐約街頭,從家門到地鐵的兩三條街,也不時遇到搭訕的陌生人,每次都花樣不一。因自己心有設防,所以從未遇到麻煩和危險,也不認為這些低劣的手法能夠達到什麼效果。現在看來,並非那麼絕對,世事難料。翻出來這些陳年往事,或許能給其他人提個醒吧。
記得有次比較誇張的是,剛出門口,一華男正好開車經過,衝著我就喊:「Linda,去哪?」我以為他喊街上的其他人,繼續走我的路。他又叫起來,「Linda,去哪?我可以送你去。反正我今天休息,帶你兜兜風。」我前後看看,街上只有我一人,他真的衝著我而來,而且裝得跟我很熟的樣子。我心想,你誰啊?白撞(下套騙人之意)啊,立馬對他搖頭並移開視線。他看看沒戲,加上行走方向不同,就悻悻地走開了,可能再找下一位獵物吧。
又一次,出了地鐵,在回家的路上,進一外賣中餐館買餐,一西語裔男靠在門口,好像等人的樣子,完全像個路人甲,沒在意他。我買過東西出門,他卻立馬跟上來,問我有沒看到一位穿紅衣服的女孩。哈,這傢伙原來是有預謀來搭訕的,套路太陳舊了。我搖頭即走,連一分鐘的可乘之機也不留給他。
還有一次,在法拉盛緬街靠近地鐵口的地方等公車,候車的人還挺多的,我應該是很不起眼的,卻有個路過的白人熟男,從頭到腳打量了我一下,問:「去學校嗎?」我搖搖頭。他走了兩步,可能以為我沒聽清,又扭過頭來問:「去學校嗎?」我再次搖頭,並佯裝看車,背過身去,他才慢慢走開,沒再糾纏。
剛到美國時,每周兩天去政府開辦的英語補習夜校學英文,離地鐵約十分鐘路程。下了地鐵後,要走過幾條街,兩邊都是一家庭的別墅房子,環境和治安還不錯,但後面要走過一條約六、七十米的橋,橋下是荒棄的鐵路,橋周圍沒有居民。人行道雜草叢生,比較冷清,但傍晚時分,光天化日的,橋也不長,還算安全。下課的時候走另一條路回家,和幾個同學一起走,還好。不過,好幾次正走在那段橋上時,有經過的車放慢了速度,有男子搖下車窗,伸頭出來搭訕,荒郊野路的,我不管聽清沒聽清,只管搖頭,走自己的路,一學年下來,都平安無事,謝天謝地。
在可以選擇的時候,謹記「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新聞時不時都有報導,有女生去非洲某亂國、敘利亞、巴基斯坦等治安不穩的地方做義工被綁架侵害等消息。我們除了譴責罪惡暴力之外,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這些年輕女生,自己都不能保護自己,為何選擇去那些危險的地方呢,能做什麼呢?她們的奉獻精神可嘉,但做法不該推崇。那些危險之地,還是讓有能力保護自己、保護別人的組織進入。
此外,出門在外,謹記不跟陌生人搭訕,不進陌生人的車,不進陌生人的房子。以前新聞就有報過,初中生幫學校賣東西籌款,結果被誘騙進屋而從此消失的新聞。此後學校不怎麼提倡上門推銷的籌款活動了。當父母的,更是耳提面命,教導孩子不可怎樣怎樣。有次,孩子課後要上擊劍課,要我把附近一位沒人接送的同學也帶上。我在她家門口等了幾分鐘,她家的鄰居就盯著我幾分鐘,並打電話給鄰居的家長,說他女兒進了別人的車。家長立即打電話給女兒,問清上了誰的車,才解除了警報。這種常識和預防,在哪個地方都要有的。
不出國,不出門,宅在家中的時候,也是要有預防的。時下流行防火防盜防詐騙電話。現在,通訊設備的發達,也讓詐騙分子多了一個先進工具,通過網路電話、移動電話等等來詐騙錢財,不少受害者動輒就被騙去幾十萬。詐騙電話冒充警察的有,冒充熟人的有,所有親戚朋友都收到過詐騙電話,還好,都有防備,沒有上當。但聽親戚說,他們單位的一個退休同事,接到冒充警察的電話,假警察命他付清「涉案罰款」,否則逮捕法辦等等,把他震得一愣一愣的。他乖乖地就把近百萬的積蓄,打到騙子指定的匯款帳號。過後再一思量,才覺得不對路,報警,結果發現真的是被騙,百萬錢財有去無回。那個同事從此一蹶不振,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類似的案子舉不勝舉,現在搞到很多人一聽到陌生人的電話、無號碼的電話,都視為是詐騙電話。當真的是自己親友從其他電話打出電話時,常被一句「我不認識你」而掛斷,令人啼笑皆非。
我是世界日報的忠實粉絲,因為世界日報除了報告重點大新聞外,還報導大量的華人社區信息,尤其生活經驗、治安方面的信息。這些發生在周圍的事情,足以讓人引以為戒。記得當年住紐約時,上班時和同事閒聊到當天世界日報的一則治安新聞,那位同事居然沒看到,我立馬告誡他:「看報紙別淨看娛樂八卦版裡的漂亮臉蛋,那些美媚你在街上永遠都碰不到,但遇襲被偷,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遇到。」那個同事竟被我的覺悟震到,開心地笑納了我的忠告。
總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保持這個原則,就可以避開很多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