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機偷聽、偷窺、洩密 「讀你」千遍不厭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58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5 12:0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編譯陳韻涵/專題報導 2019年03月25日 06:14   shij

  

  人們對智慧手機的依賴程度愈來愈高,但對手機可能偷聽或監控使用者的疑慮也增加。圖為紐約一名男子一面享用咖啡,一面玩手機。(Getty Images)


  @手機偷聽  你聊什麼~~什麼廣告就上門


  克勞蒂亞‧約瑟夫有一次與朋友用餐,一如往常將手機放在桌上;席間她與友人談到近視和雷射治療,幾個小時後,她打開臉書(Facebook),隨即跳出眼鏡和雷射手術的廣告,讓她大吃一驚。


  約瑟夫本身沒戴眼鏡,但因為這種「巧合」,而懷疑手機是否「竊聽」使用者對話,回傳關鍵字句讓應用程式開發商得以針對特定使用者客製廣告。


  人們對智慧手機的依賴程度愈來愈高,但對手機麥克風可能偷聽使用者對話的疑慮也層出不窮,約瑟夫的經歷就是其中之一;而波士頓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一項研究也發現,智慧手機應用程式雖然不會傳送語音訊息給第三方應用程式開發商,卻「觀察」使用者在手機上的一舉一動,回傳螢幕截圖或螢幕錄影給第三方。


  ➤➤➤ 你搭飛機  椅背有駭客 攝影鏡頭對著你


  約瑟夫起疑後開始觀察手機中的廣告,結果加深她對手機麥克風監聽使用者日常活動的懷疑;這種監聽甚至不需要使用手機或打電話,除非解除麥克風設定,否則手機都可攫取關鍵字句並回報給Instagram和臉書。


  約瑟夫有一天去看醫師並安排驗血,結果收到臉書來自私人企業提供血液檢測的訊息;她過不久和朋友吃飯談到機場攝影和相機鏡頭,結果臉書又跳出航空公司和攝影企業的廣告。


  ➤➤➤手機會背叛 免費下載手電筒 讀你足跡不設限


  收購應用程式Instagram和通訊軟體WhatsApp的臉書,否認利用麥克風監聽使用者對話,甚至用作廣告工具,堅稱僅依據使用者自願提供的喜好和資訊展示廣告。


  


  人們對智慧手機的依賴程度愈來愈高,但對手機可能偷聽或監控使用者的疑慮也增加。圖為一名模特兒在今年2月紐約時裝周上,用手機消磨等待化妝師的時間。(Getty Images)


  @手機偷看  你看什麼~~社群媒體都知道


  智慧手機竊聽使用者對話,回傳關鍵字句給社群媒體「臉書」挑選客製化廣告的陰謀論甚囂塵上,波士頓東北大學五名研究人員分析Android智慧手機應用程式的流量發現,部分應用程式傳送使用者的螢幕使用狀況給臉書。


  網路媒體Gizmodo報導,波士頓東北大學研究人員檢測超過1萬7000個熱門的Android應用程式,其中包括回傳數據給臉書的臉書及其子公司,以及其他8000多個應用程式,且有9000多個應用程式獲准使用相機和麥克風。


  研究人員透過自動化程式與這些應用程式互動,並分析其產生的流量,觀察這些程式產製的檔案類型,以及應用程式是否傳送資料給第三方業者。


  ➤➤➤透明人? 爸媽愛上網分享 小孩隱私被看光


  研究團隊沒有找到應用程式攫取或傳送使用者未允許的音檔證據,但強調這並不足以證明手機未錄音,或可能因為自動程式與真人操作不同,而未能觸動相關程序。


  不過,研究人員發現應用程式截取螢幕畫面甚至錄影,傳送給第三方。


  @手機讀你  請別驚訝~~廣告怎麼了解我


  以食物外送軟體GoPuff為例,稱這個下載量超過10萬次的應用程式傳送與使用者的互動給行動分析公司Appsee。


  GoPuff傳送使用者資訊給分析公司,卻未在隱私權政策中提及;研究人員提醒該公司後,GoPuff更新隱私權政策,提及「個人可識別資訊」(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傳給Appsee。


  


  人們對智慧手機的依賴程度愈來愈高,但對手機程式可能偷聽或監控使用者的疑慮也增加。(Getty Images)


  對於這項使用者資訊揭露疏失,Appsee批評GoPuff濫用其技術,稱公司已廢除追蹤能力且刪除伺服器中的所有紀錄。


  ➤➤➤ 你的隱私=他的鈔票 數位小偷 就在你身邊


  Google發言人表示,Appsee在此情況下可能違反Google Play商店的政策,Google Play政策要求應用程式開發商必須揭露收集用戶數據的方式。


  簡而言之,智慧裝置的應用程式可能不會「聽」使用者說話內容,卻「觀察」使用者在智慧手機螢幕上的每一個決定,並傳送給第三方;因此,下次如果發現臉書廣告深得您心,請別感到意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21 14:06 , Processed in 0.1231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