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2 21:48 来源: 侨报网 作者:钟海之
中国人走向文明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样一个过程亦是社会文化转型的过程。 【侨报10月3日“四合院”时评 原题《“渐进”的中国客》】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十一”黄金周模式,出境游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虽然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依然偶有出现,但在长假首日,7万人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后“人走地净”却是一个值得骄傲和欣喜的改变。 近年来,中国游客形象常常被处于放大镜之下,不文明行为屡屡曝光,引发当地人的不满。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客的文明程度正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不文明行为在大大减少,留给外国人的印象也越来越好。 为了扭转不文明现象,中国政府算是煞费苦心。中国旅游局去年出台的《文明旅游出行指南》,传达了中国政府试图改善中国游客行为的决心。今年4月,《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文明旅游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各地更是花招百出,组织志愿者和监督员,并利用微博微信等各种平台,多渠道倡导文明出行。 其实,导致中国游客不文明的主客观原因很多:其一、国民素质教育不足,只知书不达礼成为部分中国人的缺陷;其二,中国旅游业发展时间短,一些旅行社培训和引导等工作做得不足;其三、中国短期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做好准备,导致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被放大。 从封闭到开放,世界各国都曾经历过从不文明到文明的过程。2012年9月7日的《今日美国》就曾指出,中国游客今天出现的问题,和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人如出一辙,而这是出国旅行达到一定数量,但文明程度尚没有同步提高的必然结果。中国人走向文明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样一个过程亦是社会文化转型的过程。 文明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习惯。只有习惯成自然,才能由内而外形成自觉。当1994年日本广岛亚运会结束时,6万人的会场上没有留下一张纸片令全世界惊叹,这与日本民众平时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分不开的,而这也正是中国民众所欠缺的。 文明旅游是个老话题,需要不断反思,才会进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美国之行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中国民众也应在各方面树立起良好的国民形象,真正成为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文明代言人。 (编辑:张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