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席亚洲:不轻言诉诸武力的底气在哪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17:0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表时间:2015-10-18 08:48:18

本周,美国高官放话称要在南海“搞事”,让他们的舰艇接近我国在南海扩建的部分岛礁到12海里以内,以“试探中国”,并称已经通知了一些地区盟友。周末在香山论坛上,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的主旨发言中提到,中国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处理争端,绝不轻言诉诸武力。这番话被认为是对美国扬言“试探”的回应。南海主权领土争端究竟会走向何方,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寻找一下答案。

另一边,爱攀比的印度周末进行了第三次巡航导弹试射,然而让印度人尴尬的是,这次试验过程“精确”重复了第一次失败的试验过程,导弹未能进入预定的超低空飞行状态,一头钻进了地里。看起来简单的巡航导弹技术上到底有什么难的?本文第二部分略加探讨。

“不轻言诉诸武力”的底气

从10月初就开始炒作的美国海军可能将派军舰进入中国南海新造岛礁周围12海里范围内“巡逻”的新闻本周达到新高,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美国盟友都承认最近美国已经就此问题与他们进行磋商。

这件事现在让人匪夷所思,对于进入中国岛礁周边12海里一事美国海军显然十分谨慎,在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就全世界到处嚷嚷,似乎是等着中国方面的回应。

在这个节骨眼上,香山论坛上关于“绝不轻言诉诸武力”之语立刻被解读为是对美国放话的一种回应。立刻就有不少“键盘政治局委员”们跳起来骂街,恨不得到国防部大院门口去刷大字报。

按照这些人的意思,我们最好找一个叫“叶良辰”的少年去回应美国人,不管发言实质内容如何,一定要加上:“你若是感觉你有实力和我玩,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我可以有一百种方式让你待不下去。可你,无可奈何。良辰最喜欢对那些自认为能力出众的人出手……”这发言人还得弄个“杀马特”的造型,说这话的时候还要抖腿,最好再一口香烟喷到奥巴马脸上……

“绝不轻言诉诸武力”这句话本身就已经包含了“使用武力”作为最终选项的意思,这是划定最后底线而已。这就为实际操作层面留下了相当的空间。

范长龙发表演讲

今年9月3日,我国赴俄罗斯演习的舰队在经过白令海峡时穿越了阿留申群岛美国两个岛屿之间的水域,这片水域距离美国岛屿距离在12海里以内(美国1988年通过法律宣布自己拥有12海里领海)。美国媒体当时就炸了锅,《福克斯新闻》等右翼媒体渲染的好像这5艘军舰要入侵阿拉斯加,活捉正玩荒野求生的奥巴马似的。然而美军却全然按兵不动,包括美国海军、海岸警卫队、空军……都没有任何反应,事后美国政府对媒体称,他们认为中国军舰通过美国领海是行使了“无害通过”权——根据国际法,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安宁和平及正常秩序的情况下,可以在不事先通知或征得沿海国同意的情况下,连续不间断地通过其领海的航行权利。代表美国政府声音的《美国之音》推测,美国希望以此向中国发出信号,希望中国在美国进入南海周边12海里时也“礼尚往来”。

但事情也并不这么简单。一些美国专家表示,他们认为美国对中国舰队没有任何反应之举不论如何都可能“发出错误信号”,如果中国海军把进入美国领海当成家常便饭,那今后岂不是都可以胡来了?我们把上面一句话里“中”、“美”两个字位置对换,一样可以理解。

而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无害通过”时,不得对沿海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进行任何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也不能以任何种类的武器进行任何操练或演习,不得进行任何情报搜集工作,不得进行任何宣传行为,不得起降任何飞机,不得在船上发射、降落或接载任何飞机和军事装置,不得违反沿海国法律,不得进行捕鱼或进行研究测量活动,不得处于任何目的干扰沿海国任何通讯和其他任何设施,不得进行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任何其他活动;最后,通过时也不能停船,只能连续通过。换句话来说,这样的“通过”其实也不能达到什么实质性的军事目的——当然,美国海军估计也没有这么老实,若是他们真的来了,也很难说会不会对我新建岛屿进行什么侦查活动。

目前媒体间推测认为,美国最可能到南海来“无害通过”的是LCS濒海战斗舰,凭借这种舰40节的航速,迅速穿过中国新建岛礁附近。由于LCS速度快,中方除了使用直升机进行跟踪警告之外,甚至想“我舰奉命撞击你舰”都困难,同时又要恪守“不轻言使用武力”的底线,确实有些让人头疼。

LCS的航速很快,很可能被美国人用来试探南沙岛礁12海里线

从国际法角度讲的话,中国目前似乎没有道理去阻止美国人这种“熊孩子”一样的“玩法”,然而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完全是靠国际法条文运转的。我们可以看看,中美两国就领海问题“使用武力”的历史。

1958年炮轰金门时我国宣布领海为12海里。美英帝国主义国家当时坚持18世纪开始的“3海里”领海(当时海岸炮的最大射程),并以此为借口要“护航”国民党舰艇,结果就有了“打蒋舰不打美舰”的事情,美军意识到这是除了开火外最高程度的警告,为了避免事态升级,只有主动撤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17:01:50 | 只看该作者

1964年越战爆发,美国在南海上空的航空行动空前密集,美国再次开始挑衅中国的12海里领海线。他们先是声称要轰炸北越空军使用的中国机场,结果两架越境的A-1攻击机被我国战斗机击落;美国人再是用先进的F-4C,F-104C等型号战斗机在我国海南岛附近的领海线上玩“擦边球”,结果先是发生了“南海上空鬼打鬼”事件(在与中国战斗机混战中,美国一架F-4C“鬼怪”战斗机发射的导弹击落了另一架“鬼怪”),接着又有一架歼-6战斗机抓住美F-104C战斗机爬升减速机会全速追上,将其击落,随后又有一架F-4C战斗机被我歼-6战斗机击落。再算上几次击落无人机的记录,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海空军飞行员们创造了南海上空对美机8:0的辉煌国土防空战果。

通过一系列交战,美国人清楚中国12海里领海线的敏感性

经过围绕中国领海线从1964到1968年的这一番战斗,美国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宣布的12海里领海线,不再轻易挑衅。

苏联解体后,中美关系逐步走向紧张,尤其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意识到对俄罗斯进行空中情报搜集的价值逐步下降后,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我国,这很快引起了中方的反应。从那之后直到今天,美国对中国的空中侦察从未停止,双方的对抗也从未停止,其中最激烈的莫过于导致王伟烈士牺牲的事件。

可以说,美国很清楚中国对12海里领海的敏感性,在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就会“使用武力”来和美国人谈了——而且历史经验来看,这总是最有效的“谈法”。

不过,今天的时代毕竟不同,正是由于前面几十年对抗的历史,成就了现在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底气。

中国从未正式声明除西沙群岛外的“九段线”内南海海域是否属于领海,也从未正式表态南沙群岛新建岛礁是否拥有领海和经济专属区。但是,以下事实有助于认清中国是否会允许外国势力插手南海:这里将来会成为中国战略核潜艇的“堡垒海区”;驻海南的我海军航空兵部队作风泼辣,去年曾在美国“海神”预警机头顶玩“桶滚”。

有在公海上经常随意划“禁飞区”、“识别区”的美国在前,中国在南海坚持有历史依据的“九段线”,并靠实力实现这个区域一定程度的“排他”特性,实在是无可厚非。

“无畏”又掉了

16日,印度进行了“无畏”巡航导弹的第三次试射。但在导弹飞行700秒后,因故障失控,坠毁在孟加拉湾中。

从技术角度看,印度的“无畏”巡航导弹的总体设计脱胎于俄罗斯3M14“克拉布”导弹的出口型。这种导弹不久前刚刚在叙利亚战场大出风头。

俄罗斯3M14导弹有两种出口型,分别为潜艇用的3M14E导弹和水面舰艇用的3M14TE导弹,射程均为290公里,印度海军购买了这两种型号的导弹。

但是对于印度来说,3M14E导弹的射程实在不足。即使是与俄罗斯合作研制的号称先进无比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对地攻击型,最大射程也只有500公里左右,这对于万事都要讲究个攀比的印度军队来说简直无法接受。要知道,印度的死对头巴基斯坦可是从2005年就研制成功了“巴布尔”巡航导弹,射程1000公里左右。虽然和中国装备的“长剑-10”导弹2500公里以上的射程还不能比,但已经足够让印度眼红耳热的了。

为了追赶“巴布尔”导弹,印度启动了自己的“无畏”研制计划,其总体布局尽可能参照3M14“克拉布”导弹,但射程要求增加到1000公里左右。然而,由于印度技术水平所限,最后研制出来的“无畏”却只能说是“降档版”的“克拉布”。

首先,“无畏”的弹翼没有采用先进巡航导弹通常采用的折叠中单翼,而是使用一体式斜掠回收下单翼——就是弹翼像扁担一样,平时竖起来贴着弹体,发射后横过来展开。这可能表明印度的总体设计技术还比较薄弱,不得不因陋就简。

“无畏”导弹2014年试射照片,注意其飞行在云层上方的高空之中

“无畏”的电子设备方面,根据DRDO自己公布的相关照片,可以看到是相当的……印度特色。尤其是它的主控计算机,上面赫然出现了一块英特尔186系列的芯片——这古董不知道印度是从哪里淘来的。至于照片上显示其引导头系统内电线胡乱排布,居然还有几根是无包漆的铜线等这种令人目瞪口呆的情况,我们或许还能理解为这只是因为展示的是模型,与实弹不同……

然而这反复的试射失败,实在让人不能不怀疑是在制造和加工工艺方面出了问题。

据悉,“无畏”的第一次试射是因为惯导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导弹偏离预定轨道;也可能是导弹某个子系统金属结构出现故障,致使导弹无法承受空气动力压力和声振,导致实验失败。其实验失败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成熟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低级错误,或加工工艺不过关。

不过,对于一个导弹技术从零起步,志在通过“无畏”掌握巡航导弹关键技术的国家,我们对印度也不应该全是嘲笑。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17:03:54 | 只看该作者

应该看到,印度的三次“无畏”试射,还算得上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向前迈进的,虽然这一步的速度有点慢,步幅有点小,还迈一步退半步。

巴基斯坦网民以漫画嘲讽印度试射失败,图中树枝上站着的导弹身上写着“战斧”、“巴布尔”,从鸟巢中掉下来的导弹身上写着“无畏”,“巴布尔”说:“真是只可爱的小鸟啊!”

2013年“无畏”的第一次试射中,预计飞行高度为4500米,导弹计划在孟加拉湾里画一个半圆,抵达目标。这就绕过了超低空飞行等技术难题,应该说是不错的试验方案。结果导弹在爬升到4500米后不久因故障坠毁。

2014年,“无畏”的第二次试射取得成功,导弹在4800米高度飞行了一个多小时,一路上经过了15个导航点,成功命中目标。

今年的试射,“无畏”导弹计划首次尝试超低空飞行,其飞行高度为20米。结果在飞行11分钟后,坠入大海。

可见,“无畏”导弹的试射还是遵循一般的试验原则,在寻找和解决问题,至少科学的态度还是有的,不能总是嘲笑印度导弹“布朗运动”。

要知道,在我国飞航式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研制过程中,一样也是荆棘遍布,困难重重。不说别的,在导弹超低空飞行方面,印度人现在遇到的麻烦和我们当年相比,那还是远远比不上啊。

我国最早仿制苏联“冥河”导弹的“上游1号”导弹采用的还是气压式高度表,在飞行中经常出现掉高度现象。1973年后,我国开始计划使用无线电高度表实现降低飞行高度,提高突防能力,并适应高山阵地发射等需要。然而这个工作意想不到的很不顺利,出现过多次试射失败,甚至有连续三次试射均告失败的情况,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直到80年代才成功定型。

上游-1号反舰导弹

此后,我国又琢磨着继续改进这种导弹,包括给它换装固体火箭发动机,并进一步降低高度等。这个研制工作同样是好事多磨,直到90年代才正式装备部队。在一次试射中,“上游2号”导弹不仅没有降低飞行高度,反而一直向上爬升,直到耗尽燃料才坠入海中,因此我国“上游2号”导弹有一个一般巡航导弹都没有的特殊飞行性能指标——“升限”。

而用于攻击地面目标的巡航导弹,从70年代提出研制基于“上游”导弹,用来投掷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开始,直到“长剑-10”导弹试射成功,中间也是好几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技术和政治条件的反复,试验、研制人员饱尝艰辛自不待言,而各种试验的失败更是家常便饭一样。

可以说,中国的巡航导弹的技术高度是用试射失败的残骸堆起来的。美国、俄罗斯等大国也无不如此。至于巴基斯坦的“技术奇迹”嘛,我们得解释一句,不是谁都像巴基斯坦那样能结交到一个技术先进又愿意帮助小兄弟的全天候伙伴的。

所以,对于一个希望自力更生的印度来说,他们现在的失败,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13 17:12 , Processed in 0.17687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