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彭博社 :债务泡沫破裂? 中国经济改革失败代价巨大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57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6:0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京港台:2016-4-29 03:35| 来源:彭博社


  2016年是中国天量高危债即将集中到期的一年,由于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受益于信贷推动,其负面影响也越发明显,投资者正面临史无前例的的信用违约风险,中国债务违约“魔盒”正在开启。有分析认为,债务危机的蔓延直接影响到中国改革本身,对中国改革的担忧也正不断扩大。


  据媒体报道,中国债务风险正在从中小企业蔓延到国企央企。伴随着今年上海云峰债出现违约,中铁物质发布暂停债券交易,债市违约风险进一步暴露。根据中诚信国际统计,截止2016年4月中旬,发行人主体评级至少33次下调,几乎超过2015年下调次数两倍。与评级对应,违约数量也已经接近2015全年,同时债市发行推迟剧增。


  根据彭博数据,3月就有62家企业取消448亿元(1人民币(专题)约合0.1537美元)的债券发行计划,约为2015同期的3倍。


  债务违约对中国结构转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说,对中国整个改革也是影响巨大。


  据英国《金融时报》4月28日一篇题为《中国改革失败的影响不断扩大》的文章报道,中国商品交易的骤增是近期经济市场信贷激增带来投机狂潮的范例之一。从影子银行的增加,到房地产泡沫和八月股市崩溃,中国监管部门一直在努力遏制因北京习惯性通过债务刺激的方式支持经济增长这一行为带来的副作用。


  为阻止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大幅放缓,中国政府鼓励银行加大放贷力度,使得2016年第一季度信贷记录增涨超过6万亿人民币。


  该情况越来越多的引起国际投资者的关注。随着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的地位日益重要,其撼动全球市场的能力也愈强。然而,批评北京再次以信贷刺激经济增长这一政策容易,帮助其决策者想出更好的替代方法却十分困难。


  中国巨额债务的风险显而易见。其目前总债务相当于GDP的240%,该比率远远超过大多数新兴市场,很明显,这样的状况是不可能长久的,尤其是该占比中很大一部分为持续亏损、产能过剩的国有企业。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债务积累的速度正不断加快。


  不过,投资者对于即将到来的经济崩溃和货币贬值更为恐慌,因为这使全球市场在新年伊始便陷入混乱之中。自1月开始,虽然北京的举措使国际社会对其困难的经济转型产生了质疑,但是他们在稳定汇率和工业利润回升等方面仍有所帮助。


  但文章又话锋一转,认为中国全面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文章称,全面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中国的整体债务水平在其基本封闭的资本账户、高储蓄率和经济增长潜力的前提下,并不十分令人担忧。同时,中国政府有很多机会将公司债务(事实上多为国有企业或与地方政府有关的企业)转移至自己的仍强大且拥有庞大官方储备的资产负债表上。


  与此同时,华尔街教父的黑石公司执行总裁拉里芬克也认为中国债务破裂概率只有20%。芬克认为中国债务泡沫破裂可能性仅为20%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经典经济状况:增长。中国经济仍在以约6%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如果在下一阶段资产负债表上涨状况不理想,人们便可以自行解决这个问题。


  但《金融时报》同时指出,仅仅依靠旧有的措施如债转股延缓债务危机的爆并不是很理想的策略。因为,这只能延缓问题而无法根除,除非中国政府能够提出一个全面计划来解决公司部门的坏账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称,目前中国政府对不良贷款的金融重组建议(通过债转股交易和证券化)是不够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除非该提议同时能够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需要,其中包括一些政治敏感行业。


  令中国经济再平衡是一项艰巨任务,在可预见的未来,刺激政策将不可避免的继续下去,重要的是确保该政策能够更有效的落实。中国当局一直试图支撑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但在医疗、教育、城市住房、交通和环保方面的投资也是必须的。


  乐观情况下,中国债务负担减少至更加可持续的水平仍需十年光景,同时,世界其他国家能够感受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并期盼其经济再平衡能够早日完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19 16:22 , Processed in 0.0626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