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球首只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 外国专家怎么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2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6:2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8-1-25 16:55 编辑

     2018-01-25 18:12:5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华盛顿1月24日电 综述:克隆猴在中国诞生 外国专家怎么看

  新华社记者 林小春 周舟

  1996年,英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全球第一只克隆羊“多利”。20多年后,中国科学家借助同样技术成功克隆出两只猴子“中中”和“华华”,论文24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细胞》杂志上。

  这项研究技术上有多难?意义有多重大?是否意味着距离克隆人更近一步?欧美专家纷纷发表看法。

  技术“有所更新”

  这项研究使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即先从一只猴子身上提取体细胞,取出细胞核,然后植入另一只猴子“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将这样合成的卵细胞放入第三只猴子的子宫内,最终发育成克隆猴。

  曾参与克隆全球首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多利”羊、现已退休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科学家威廉·里奇在一份声明中说,克隆“中中”和“华华”的方法与他们克隆“多利”的方法“相似”,但有了一些技术细节的“更新”,比如在移除细胞核时借助设备进行定位等,其结果代表着“又一物种被成功克隆”。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助理教授吴军告诉记者,这是一项“里程碑工作”。吴军曾参与培育人猪嵌合体胚胎以及美国首次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等工作。他说,猴子是最接近人的灵长类动物,“可以做人类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第一批被克隆的灵长类动物,这个头衔属于1999年美国科学家利用胚胎分裂方法克隆出的猴子“泰特拉”,而“中中”和“华华”是第一批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的灵长类动物。

  此前科学家对牛、猪、鼠、猫、狗等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均已经取得成功,在猴子身上也多次尝试,但至多只是培育出克隆猴胚胎,移植后便告流产。

  效率“有待提高”

  论文显示,中国科学家在这一研究中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利用猕猴胎儿的体细胞作为细胞核的来源,共向21只代孕母猴移植79个克隆胚胎,其中6只成功怀孕,最终生下“中中”和“华华”,它们已存活约1年;另一组利用成年猴子的卵丘细胞作为细胞核来源,共向42只代孕母猴移植181个克隆胚胎,其中22只成功怀孕,最后也有两只猴子出生,但短暂存活后均告死亡。

  有专家评价说,这一成功率仍偏低,在目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未来仍需要着力提高效率,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据介绍,克隆猴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帮助建立可有效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未来其需求量会很大。考虑到这一点,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教授罗宾·洛弗尔-巴奇说,这项研究中获得克隆猴的效率还有待提高,相比之下,“利用正常的早期胚胎分裂成两个的方法来获取同卵双胞胎,要简单得多”。

  伦理“谨慎乐观”

  领导这项工作的中国研究人员指出,克隆猴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人类健康,不考虑对人类进行相关研究。但这项成果还是引发许多人思考,克隆人会是下一步吗?

  “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理论上说,我们完全可以用这种技术来克隆人。”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的张进告诉记者。2016年,张进团队利用类似技术,培育出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婴儿,引起世界关注。

  坚决反对克隆人的洛弗尔-巴奇认为,克隆猴并不是克隆人的“垫脚石”,克隆人依然将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尝试”,“效率太低、太不安全且毫无意义”。他说:“克隆出的个体也许在基因方面是相同的,但我们远不只是基因的产物。”

  英国肯特大学遗传学教授达伦·格里芬认为,需要认真考虑开展这类实验的伦理规范。不过,由于灵长类动物研究已经受到严格监管,他相信克隆技术不会被滥用,总体上他持“谨慎乐观”态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2 05:19 , Processed in 0.0743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