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性穿着暴露该不该视为对男性的性骚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11:2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 Rahner 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的参与者是两个学生,学生 A 答题,学生 B 观察学生 A 并作出评价。
实验人员告诉学生 A:回答错误的时候会遭到电击,目的是调查遭受电击会多大程度地影响问题解答的正确率;
而告诉学生 B 的是:请一直注意观察 A,特别是当他回答错误遭受电击时的表情,并在实验开始之前先对 A 作出第一印象的评价。
实验做完以后,实验人员要求学生 B 对 A 再做一次评价。结果令人吃惊。在实验之后 B 对 A 的好感下降:「那么简单的问题都会搞错,遭受电击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但按照常理,完全也有可能或作出「在不幸的状况下,一边忍受电击,一边努力回答问题,忍耐力真强」这样好意的评价。
本来,两个人扮演什么角色完全出于偶然,哪个人成为答题者,哪个人成为观察者,都是随机的。学生 B 却在实验后流露出对 A 的不满,以致产生了「受了处罚也活该」,「竟会笨到这种程度」的想法。
Rahner 把这种思考方式命名为「公正性的信奉」。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认为:人人都受公正的正义所支配。所以,如果是采取正确的行动,能够充分利用公正机会的人,是不会遭遇不明真相的处罚的。如果有人遭受处罚的话,那么责任一定是在当事者本人。这种思考方式深深扎根于许多人的心里。
在公共场所遭遇性骚扰或流氓袭击的女性,往往会被人指责为:「穿这么暴露的诱惑人的服装,不是在故意刺激流氓的神经吗?女性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论调的性质与上述事例完全一致。本应给予的应有的同情,例如「因为很不巧正好站在流氓的身边而被骚扰,真是可怜!」却常常变成恰恰相反的事实和评价。同样,对于不幸被误当成流氓的男性也是一样,人们马上给予的不是同情,而是基于「公正性的信奉」而给出的指责。
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是,倾听或赞同这样评价的一方,多多少少也有一点「公正性的信奉」心理。
现实中,尽管应该重视大部分的公正性,偶然性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样看问题的话,对别人作评价的时候,也就会变得比较慎重起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28 18:53 , Processed in 0.1012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