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中国高铁设计幕后仅车头气动性能数据就堆了4米多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14:1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

2015-10-03 08:06 来自 10%公司





CRH380A型动车是中国高铁最常见的高铁车型。赵昀 澎湃资料

最高速、最低耗、最长列……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我国各速度等级的首列动车组都从他们手中诞生。

耐高寒、抗风沙、御咸潮……从北国冰山到南国水乡,再到西北荒漠,我国高铁线上近一半的高速动车组由他们设计研发。

他们是中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设计团队,打造高铁名片的“第一梯队”,是引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最强大脑”。

“搞科研得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更需要不服输的韧劲。”中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说。

中国高铁线上最常见的CRH380A动车组,曾创造中国高铁第一速,它的车头攻关就是四方设计团队的大手笔。为了拿出最佳的头型方案,仅车头的气动性能,团队就进行了17项75次仿真计算,做了760种工况的气动力学试验和60个工况的噪声风洞试验,完成了22项多达520个测点的线路测试。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超乎想象的工作量。中国南车首席技术专家丁叁叁说,最终性能最优的“火箭”头型出炉时,气动性能海量的数据堆了4米多高。

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是世界高速列车领域的一项技术“制高点”,技术难度极大。为了突破关键技术,团队耗时两年研究了数百种不同的结构,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的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这期间,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模型的单元数量达千万级。设计师陶桂东形象地说,“这就好比设计人员前后制作了上千万块砖,再用上千万块砖砌成一座高楼大厦。”

高铁设计团队得“吃得苦中苦”。2009年,为了攻克CRH380A动车组的关键技术,设计团队先赴京津线进行了1800多种不同运行状况的试验以获得动车平原运行数据;又在武广线整整试验了11个月以探明高速运行空气动力学规律。前后试验18个月,设计团队跟车跑了2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多圈。

如今,CRH380A动车组已累计安全运行超过3.5亿公里,单车最高运行超过309万公里,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四方设计团队在高速动车组领域已获得4项国家级、8项省部级项目奖,4项国家级、20项省部级个人奖,拥有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420多项、外观专利近90项,并主持或参与编制百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请记住中国高铁背后的这些陌生的名字:梁建英、丁叁叁、邓小军、马利军、吴冬华、徐磊、陶桂东、李兵、周平宇、田爱琴、鄢桂珍、程建峰……是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塑造了中国铁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3 13:49 , Processed in 0.1171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