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夜读:白起非小狼与芈月没半毛钱关系(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1:0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12-23 07:11:40
1





夜读:白起非小狼与芈月没半毛钱关系(图)

【上图:《芈月传》中的白起,小狼,芈月的义弟】
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姐妹远嫁秦国行至半途,遭义渠人劫掠,芈月被义渠人扣押。其间偶遇狼孩儿,芈月怜悯,认作姐弟。若干年后,秦国与义渠议和,小狼与芈月重逢,并与芈月弟弟魏冉斗狠成交,魏冉提议姐姐给小狼取名字,芈月当即为其命名“白起”。
以上情节,显然是剧作者编造的。司马迁先生马大哈,几乎记录所有人的事迹很少查户口。《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介绍白起时,不算“白起者”就用了仨字儿:“郿人也。”这种历史记录的空白,就成了剧作者的脑洞,随你尽情发挥,漫天遐想,罗曼蒂克。

【上图:白起将军画像】
有资料表明,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据《中国姓氏地图》显示,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也应当是嬴姓,秦德公封公子白于平阳(今陕西歧山一带),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公的子辈叫公子,孙辈叫公孙,所以白起又称公孙起。白起被后世认为是白姓的始祖之一。
客观的看,白起认识魏冉应该比认识芈月早。或者白起跟芈月干脆没有半毛钱关系,小狼的事儿根本就别提。魏冉是秦国重臣,著名武将,又是秦昭王的亲舅舅,深得秦王信任和倚重。白起很可能是魏冉部队当中的一名战士,因为骁勇善战脱颖而出,被魏冉提拔为军官。依照秦国的法律,战功越卓著,奖赏就越大,得到提拔的机会就越多,加上魏冉这个伯乐,让白起这匹千里马驰骋疆场、所向披靡。

【上图:白起英姿】
白起因“善用兵”而“事秦昭王”,有“战神”、“杀神”、“人屠”等称号,可见他的能力非常人可比。从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到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长达34年里,白起征战诸侯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上图:战神白起】
秦昭王十四年(前293年),伊阙(今洛阳龙门)之战歼灭韩魏联军24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9年),大破楚军,攻入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1年),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声震天下。秦昭王先后封他左庶长、国尉、大良造。攻下郢都后,秦昭王改郢都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在秦国的地位如日中天。
毛泽东曾评价白起:“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761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3 12:46:51 | 只看该作者
秦國名將白起:“殺神”還是“戰神”
吳 鵬
2008年05月06日09:54  來源:人民網─環球人物

   白起,又名公孫起,秦國上將,“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於用兵,史書記載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他一生征戰37年,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挂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但卻因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40萬降卒,而被正統史家永遠打入“冷宮”,不得立於名將之列。

   是百戰百勝的“戰神”,還是殺戮無度的“殺神”?人物的解讀有不同角度,而史實卻是唯一的。透過千年變幻的歷史煙雲,回到那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戰國時代。白起,這個有血有肉的關西漢子,向我們走來……

   關西大將,一戰成名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這句話,或許正是源於白起。白起是今陝西眉縣常興人,當年這裡是秦國關西故地,百姓與羌胡等族雜居,崇尚勇力、精於騎射。

   白起的檔案在公元前294年前是一片空白,史書上沒有關於他的任何記載。公元前294年,在韓國的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外,白起第一次亮劍,以左庶長(相當於中級將領)的身份指揮新城之戰。他一戰告捷,初步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

   此時,距離商鞅開啟的變法時代,剛剛過去62年。接下來的37年,秦國進入了白起的征戰時代。

   新城之戰,打開了秦國東進的大門。韓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為了奪回新城,韓國找到魏國幫忙。24萬聯軍聚集在伊闕(今洛陽龍門),向白起叫板。

   秦軍人數不及對方一半,唯一的可趁之機是韓、魏兩軍各有私心。白起繞到了魏軍的背面,突襲得手,再掉過頭來,全殲韓軍,俘獲了主將公孫喜。

   這是戰國時代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24萬聯軍化為烏有,韓、魏兩國被擠出了強國俱樂部,5座城池歸於秦國。第二年,一聽說白起又要出兵,魏軍聞風而逃,61座城池拱手相讓。

   至此,韓、魏已不堪一擊,秦國開始把主攻方向改向南方的楚國。公元前279年,對楚國的戰爭打響。在這個老牌的南方大國面前,白起的進展出乎意料地順利,先是連下5城,接著輕而易舉攻陷都城。楚國的國都,一夜之間變成秦國的南郡,楚王倉皇逃走。

   消息傳到咸陽,秦昭王大喜過望,封白起為武安君,“以武安民”。

   長平之戰,千古罪証

   秦國剩下的宿敵隻有一個:趙國。在戰國七雄中,最有可能和秦爭奪統一權的,也是趙國。

   秦國商鞅變法完成之后,趙國也開始了“胡服騎射”的改革。秦趙兩國的勢均力敵,從“戰國四大名將”就可見一斑:白起戰廉頗、王翦對李牧,他們分屬秦趙兩國,是彼此畢生的勁敵。

   公元前262年,白起再度攻打韓國,奪取野王城,切斷了韓國的上黨和都城的聯系。上黨郡守馮亭和老百姓商量說:“通往都城的道路切斷了,韓國肯定沒法管我們。秦軍逼近,韓國不能接應,我們不如歸附趙國。趙國如果接納了我們,秦國肯定會攻打趙國。趙國受到武力威脅,必定和韓國結盟。這樣一來,就能阻擋秦國了。”

   上黨的歸附,在趙國引起了一場爭議。有人預見到了禍害,有人垂涎一郡之地。最后,趙王還是決定接納上黨。

   兩年后,秦國的報復來了。秦將王?奪取上黨,上黨軍民紛紛逃往趙國。趙國在長平駐軍,接應上黨的百姓。這給秦國落下了攻趙的口實。

   長平之戰是一場兩國的生死大戰。趙國派出了王牌將軍廉頗。在長平,廉頗堅壁清野,三年不出,迫使秦軍陷入僵持戰。無可奈何的秦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反間計就此上演——秦相范雎派人帶著千兩黃金,進入趙國,“間諜”逢人就說,秦軍不怕廉頗,廉頗有什麼本事,隻會守不會攻,秦軍就怕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王果然中計,立即把趙括調往前線。趙括隻會紙上談兵,卻不懂臨陣應變。秦國反間計得逞,立即啟用白起為主將,王?調為副將。同時下令:“任何人敢泄露武安君擔任主帥的秘密,斬!”趙括准備好的一套應對王?的策略,完全落空了。

   長平之戰以白起的勝利告終。趙括走投無路,被秦軍射死,40萬士兵投降。白起卻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為防降兵暴動,除了派240名年幼的趙國小兵回國報信外,40萬人全部坑殺!

   趙國震驚,七國震驚。這也成為白起在史書上留下的濃重的一筆,縱然有一生不敗的戰功,但坑卒40萬,成了白起萬世難辯的罪証。

   君王猜忌,悲劇結局

   長平之戰過后,是秦國滅趙的最好時機,白起當然希望一勞永逸。但一報還一報,趙國也想到了反間計。

   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說客蘇代,受趙王委托,帶上豐厚的禮物入秦,問秦相范雎:“武安君擒殺了趙括嗎?”

   “是。”

   “秦國就要圍攻趙都邯鄲了嗎?”

   “是。”

   蘇代於是說:“滅了趙國,秦國稱王,武安君必然位列三公,他為秦國奪取了70多座城池,就是歷史上周公、召公的功勞,也不過如此。到時候,您就要屈居其下了。”

   蘇代接著說:“上黨的百姓寧可歸附趙國,也不向秦投降,可見天下百姓不願做秦國的臣民。如果秦國滅了趙國,趙國北方的人會投奔燕國,東邊的歸入齊國,南面的跑去韓國魏國,秦國能得到的百姓又有多少呢?不如趁著趙國驚恐之際,叫趙國割地求和,別再讓武安君建功立業了。”

   這段話說到了范雎的心坎上,他果然勸秦昭王和談。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后,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趙時,時機已然錯過了:趙國從重創中喘息過來,白起的身體也大不如前。

   秦昭王首先派王陵出兵,大敗。於是去請白起,白起斷然拒絕:“邯鄲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何況各國的救兵紛紛開進趙國,他們對秦國的怨恨何止一日兩日?長平一戰,趙軍雖然死了40萬,但秦軍也折損了一半,我們國內空虛,還要遠征別國。趙軍以逸待勞,各國援軍裡應外合,秦軍必敗。”

   昭王不聽,強行派兵。不久,第二員大將王?果然遭遇了趙楚魏三國聯軍的夾擊。白起不免自鳴得意:“不聽我的話,如今怎麼樣啊?”這句話傳到昭王的耳朵裡,昭王惱羞成怒。那好,你白起上陣吧!國相范雎親自去請,但白起?如黃牛,偏不從命。一個將軍,既然不能為王所用,就隻能為王所棄。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由於病情反復,白起無法遠遷。他滯留在咸陽的3個月裡,正是秦軍節節敗退之時。顏面掃地的秦昭王,不想讓他繼續得意,更不想讓他看到自己決策的失敗,便勒令他離開。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范雎商量:“白起心懷怨誹,不如處死。”在咸陽城外十裡,白起接到了賜死的命令。剛烈的白起拔出劍:“我有什麼彌天大罪,何至於這個下場?”良久,他又嘆息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40萬人投降,我欺騙了他們,把他們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說罷,他舉起了那把鮮血浸染過的戰劍,刺向了自己。

   白起的悲劇,源於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敗仍強令出征,這已經不是對白起軍事能力的考驗,而是對他聽命與否的檢測,白起偏偏看不到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此后秦國的另一位名將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訓,在殘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終。

   在后人的眼中,白起更多是以“殺神”的形象出現﹔然而當年,他是秦國真正的“戰神”,他的軍事才能無人能敵。秦國最終能一統天下,和他征戰數十年取得的赫赫戰功關系密切——這是歷代史學家都不會否認的事實。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761
板凳
发表于 2015-12-23 12:5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寒冬开梅 于 2015-12-23 12:51 编辑

春秋战神白起简介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15-08-06  点击:        94次

  白起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这位战功赫赫的军事将领是怎么死的?针对这一疑问,小编为你揭晓历史上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怎么死的?
  白起(?—前257年),郿(今陕西宝鸡眉县)人,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号称“人屠”,为秦昭王征战六国,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后世将白起和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简介
  中文名称:白起
  又名:公孙起
  性别:男
  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前257
  相关事件:长平之战
  相关人物:范雎赵括
  生平简介
  白起(?~前257),战国时秦国名将。又称公孙起。郿(今陕西眉县东)人。因与秦相魏冉相善,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受冉举荐,被任为左庶长。次年,白起为左更,破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东南龙门),斩首二十四万,故迁为国尉。再次年,升为大良造。二十八年,白起攻楚,拔鄢(今湖北宜城东南)等数城。次年,拔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秦因此设置南郡,楚被迫东徙都于陈(今河南淮阳),白起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三十四年,白起击破赵、魏联军于华阳(今河南郑州南),斩首十五万。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白起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进军,攻破赵国,但因秦相范雎妒其大功,终许韩、赵割地求和而罢兵。白起因此与范雎有隙。
  四十九年,秦发兵围邯郸失利,秦王亲命白起出任围邯郸的主将。白起认为前时未能乘长平之胜围赵,致失战机,此次围邯郸必无功而败,遂托病不行。后秦昭王与范雎罢免白起为士伍,并强令他迁出咸阳。白起行至杜邮(今陕西咸阳东北)受秦王之迫自杀身亡。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6329
地板
发表于 2015-12-23 12:56:0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是他带兵来战吓的望风而栗。《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上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范------战神------武安君白起!
  白起一生领兵作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何谓战国,就是战争,政治等国家大事都发生在春季和秋季!白起在冬天奇袭魏国河内,开创冬战先例,在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次运用步兵大规模攻城战。白起指挥长平之战,全歼赵军。杀赵军四十余万(又说共六十余万,坑杀降卒四十余万),长平之战既是中国走向统一,改写历史的关键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是中国大规模地围歼战法先例。
  长平之战是一场两国的生死大战,当时的战争规模,在古代战争史上是很罕见的,在战国时代是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就是秦赵两国调集的兵力,从史书上来看加起来应该有100万左右,在当时那个年代,两千多年前,这是相当相当可怕的一个统计数字,100多万。所以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谁都输不起,包括强秦也输不起。实际上这就是战国晚期的时候,决定是由谁来统一中国的一场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当中,白起再一次扮演了男主角。
  在当时那个战争年代下,白起打的是歼灭战,他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一直奉行这一条,是当时最有效率的一条原则。因为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在战国人口不多,恢复缓慢的时期,人力资源要比国土资源更加宝贵。在当时那个年代,每年的都要爆发战争,所有的诸侯国的国君,大家都在争斗,如果说在一场战争当中,你俘虏了大量的士兵,好, 战争到此结束,而你把他们放了,他回到他的国家以后,下一次战争他们仍然是战士,战争永远都会进行,战争会一场接着一场地打下去。 长平之战若不杀降,这四十五万赵军回头又是一支大军,秦军等于白打。白起为国家计——杀!
  长平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乃至外交史的一次壮举,只不过完成这次壮举的是为后世儒家文史所鄙视的奉行法家治国(依法治国)的秦国!
  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战神,却不理权谋,配不上“枭雄”二字。至于英雄,那历来都是送给后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由于白起杀敌太多,也被这些“仁义道义”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后人往往把他称作是杀人魔王,甚至有的史学家认为,白起根本就不配称作是一个名将。但是我们都知道,实际上白起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为战争生的“战神”!
  战国名将中,魏国吴起、庞涓,齐国孙膑,燕国乐毅,无不是先拜师修习,成为兵家名士后,前往心仪的国家“拜将”,希望得到英明君主的赏识——这是战国良好的双向选择人才的氛围,所谓“百家争鸣,择优而适”。而这些“名将”大多在退隐或失势后著书立说,要把自己的兵家理论与实践流传后世。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则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兵家学习,是纯粹的“行伍出身”,从小兵开始,在杀戮与拼杀中凭借战功名留后世。
  秦赵在战国中最血性好战,尤其是秦国,彻底执行商鞅建立的军功制度,以人头论功劳。所以大将都是在战争中诞生,即便是世家子弟,没有功劳,仍是老兵一个,不可封爵。在这种的环境下,才诞生了白起之类从基层将领一步一步凭战功走向辉煌的一代战神!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4186
5#
发表于 2015-12-23 12:59:42 | 只看该作者
芈月传是根据小说而来,怎么胡说都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1-21 23:26 , Processed in 0.1138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