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时评论】务实求同,拓展德中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复制链接]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6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09:5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 2018-05-24 21:36:55          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欧洲时报评论员       

德国总理默克尔24日对北京作她连任后的首次正式访问,这也是她作为德国总理第11次访问中国,延续着平均每年一次的访华节奏,也保持了西方大国领导访华次数的最高纪录。德中两国领导人新近都完成了换届连任,两国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踏着已有的坚实基础,迈上新的台阶。


默克尔总理从4月底访美游说特朗普无果,到5月中访俄会见普京抛出橄榄枝,再到今天访华拜会老友寻求支持,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与特朗普会谈半点钟,与普京共度4小时,而访华两天,日程满满。首日在北京,从与李克强总理共进早餐开始,到参加习近平主席晚宴,一整天日程没有间隙。三次大国之行,对于默克尔来说,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从两国总理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可以听出,两国虽对市场开放和投资保护等问题存有不同的理解,但在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促进全球自由贸易方面,立场高度一致。默克尔欢迎中国加强对德投资,并表示支持欧盟与中国签订投资保护协定,李克强则表示中方将继续改善投资环境,给投资者创造更好条件。在如何继续履行《伊朗核问题协议》上,双方认识也非常接近。默克尔最关心的两个问题,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加之中国在默克尔访华前一天宣布把汽车进口关税下调10个百分点,给德国汽车行业发放了最直接的“福利”,可以说,默克尔不虚此行。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一系列的“退群”和“美国优先”举措, 单方面挑起针对欧盟和中国的贸易战,给世界政治和经济增添了诸多难以预料的动荡因素,尚未从金融危机完全恢复元气的欧洲,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尤其是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和汽车可能征收惩罚性关税,以及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将使德国经济蒙受巨大损失。欧盟内部,经济尚待复元,而政坛“地震”不断。与“美国优先”逻辑相对应,英国因保守势力抬头导致退出欧盟,欧盟核心成员奥地利和创始成员意大利右翼民粹政党上台,德国战后历届领导人始终如一倾心打造的“欧洲大厦”,大有崩塌的危险。


国际风云变幻,各大国领导人频繁接触,寻找新的力量组合,寻求新的制衡体系。德国和中国作为欧亚两支经济发展最强劲、政治体系最稳定的中坚力量,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历史时刻,互信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必要。


中德自1972年建交,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40年里,两国关系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发展。政治上,两国领导人保持着密切接触,双方已有很深的了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第一个任内均已两次访问德国,今年7月上旬,李克强总理还将再度访德,与默克尔一起主持中德政府磋商。德国总理默克尔保持着每年一次访华的记录,两国领导在G20峰会和其他场合也多次见面。两国建立了中国迄今唯一一个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政府定期磋商机制,从政治经济财政,到人文教育体育,到司法媒体人权,两国之间各领域各部门各种级别的磋商对话机制,应有尽有。


经济上,中德两国贸易额从1978年的约2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约2400亿美元(德国联邦统计局数字),成长了100多倍。现在,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德国的全球最大贸易伙伴,而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德双边贸易额相当于中国与英、法、意三国贸易额总和,占中欧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两国经济已相互交融,密不可分。5000多家德国企业在华投资8000多个项目,德国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等三大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中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其在中国的销售超过了德国本土。反之,中国企业也已有2000多家落户德国,而且近年的发展势头十分猛烈。


然而,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区别,中国在政治上的快速崛起和经济上的迅猛发展,也使德国各界在瞠目感叹之余,心存疑惧。旨在促进全球经济和贸易融通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被疑为中国的政治扩张和经济侵略,正常的资本进入和企业并购,被说成盗取技术和鲸吞市场,引发各种干预和限制。中德关系在合作发展的主旋律下,也时有不和谐音发出。虽然特朗普的随心所欲和唯恐天下不乱与中国领导人的全局为大稳定为重形成鲜明对照,虽然德国有识之士也在不断发声,呼吁政界和媒体重新审视夸大西洋的战后友谊,并从中国的历史地位出发正确认识中国对世界文明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体制的界限和意识形态的分水岭,想跨越不是一日之功。


可喜的是,歧见虽在,但合作不断。诸如德中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其实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中欧班列已经影响到德国的区域经济布局,让德国本已衰落的物流中心杜伊斯堡等城市和所在企业大获裨益重现生机。


中德关系的发展经验表明,只有求同存异,务实合作,才能不断排除干扰,减少摩擦,发掘新的合作亮点,创造新的互惠双赢局面,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在国际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德中两国唯有坦诚互信,赋予“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以真正的内涵,才能立足亚欧,成为世界政治与经济巨轮的“稳定之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15 13:23 , Processed in 0.0616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