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疯疯颠颠 于 2015-10-9 09:31 编辑
2015-10-07 22:39 来源: 侨报网 作者:陆之迅
【侨报记者陆之迅10月8日北京报道】“青蒿素研制成功是研究团队多年集体攻关的成绩,今年我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荣誉是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荣誉。”10月8日,中国中药学家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奖后首次公开露面时表示。 
10月8日,中国中药学家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奖后首次公开露面。 当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屠呦呦在会议上做了13分钟的简短发言。 她首先回顾了青蒿素的发现和国际推广过程。她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源于1967年中国为研制抗疟新药成立的“五二三”项目,至1973年青蒿素首次用于临床,她和所在团队共进行了191次实验,从2000种中药中寻找有效成分。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青蒿素国际会议上,青蒿素研究成果首次向世界公开,并引起与会代表广泛关注。在其后的30多年间青蒿素对全球抗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疟疾患者的生命。 “当时疟病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仅仅为人类带来了一种有效抗击疟病的新药,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将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人类设计新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并进一步让国际社会认可中医药。 谈到获奖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屠呦呦称家中访客突然增多、电话不断。“有些年轻人来拜访,其中很多人不是搞医药的,我们也聊了很多。”屠呦呦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获奖激励更多的中国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做出成绩。 屠呦呦在发言后便表示由于事物繁忙提前离场。在接受各方祝贺时她表现得十分谦虚,一直强调团队在科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面对此前一同共事的老科研工作者她一一寒暄、反复表示感谢。 她在交谈中还表示,希望进一步挖掘青蒿素的机理,“如果青蒿素的机理进一步阐明,那不仅仅是对疟疾,对很多寄生虫病来说都将带来新的解决途径。” 面对记者的围追堵截屠呦呦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之下离开,并没有回答任何记者提问。 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前卫生部长陈竺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一个集体科研项目,但领衔科学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诺奖的决定是非常客观、科学的,屠呦呦对此受之无愧。同时,他认为中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期,屠呦呦获得诺奖对中国创新、创业者来说是巨大的鼓励。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国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继承发扬中医基础医学的结果,同时体现出现代医学和现代医学具有很大的结合、互补空间,这值得如今的医学工作者关注和探索。 屠呦呦获得诺奖也令中国政府对中医更加重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有巨大的启示作用,中医是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优势的科技资源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如今,中医药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中医药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大有可为。” 从中国政府部门传达的信息可以看出,屠呦呦获得诺奖或将刺激中国出台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新政和鼓励措施。 (编辑:张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