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住宅街区化”离我们有多远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2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3:2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2016年03月16日16:41    赵晓旭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后,迅速引发热议。其中“中国原则上将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与“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两条意见的关注度最高。支持者认为社区开放了,可以优化周边道路,缓解交通压力。反对者普遍对社区开放后自身的居住环境产生担忧,特别是社区开放后人流、车流多了,居住安全如何保障?

观点1:“住宅街区化”不等于“拆墙运动”

街区式社区是与封闭式小区相对的一个概念,住宅与商业、服务业混合,并且与街道高度结合。这种开放式的居住规划设计,一方面可以节约土地,提高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率,完善城市道路网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指数,丰富城市景观。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作者雅各布斯就曾雄辩地论证了开放式小区的种种好处和优势。

文件中提到“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是一个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拆墙运动”, “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是远景。

观点2:“住宅街区化”如何保障居民权益

一份网上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接受调查的网民表示最担心“停车场、绿地、健身等公共资源被占用”。根据《物权法》,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等属于业主共有。不少人质疑,小区道路、绿地、花园等公摊面积,自己是花了钱的,不能说公开就公开。

在大社区、小组团、社区道路公共化方面,杭州滨江区有一个不错的样板——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户数3000户、已建成十多年的彩虹城。对于社区开放后的利弊,这里的居民和管理者最有发言权。区别于传统的封闭式小区,彩虹城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小区。南向正大门,以入口为起点,由南至北设计了一条精美的中央大道,将整个小区一分为二,并沿途设置商业步行街。它对所有人开放,可以一直走到北侧的江边(闻涛路)。同时,各个小区组团之间,以可以通行车辆的道路进行区隔。半开放式带来的最大不同,是安保力量的投入和公共部分的维护。国家在政策推进中,要按照法律规定,在保障人民群众财产权利的基础上,通过法治程序逐步实现目标,通过更具体的配套政策推动需要开放的封闭大院和小区逐步有序开放。所以说:法治才是开放的有力后盾。

观点3:“住宅街区化”导向的核心在于“疏导”与“开放”

拆小区围墙是拍脑袋决定吗?当然不是。中央为何要发文件推广街区制、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文件制定的出发点上。这份文件,全称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它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说它重磅一点不为过。经过37年发展,中国城市日新月异,但是各种“城市病”随之而来,必须得治,刻不容缓。这就是这份重磅文件的出发点。

在中央看来,封闭小区是当前城市病的一大病因。随着大宗用地开发越来越普遍,宽马路、大广场、超大封闭社区形成,迫使人们不得不开车出行,却拥堵在路上。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不但造成街区宜居性不高,社区活力缺乏,也令不少人的城市生活并不快乐。说到这里,“住宅街区化”的导向核心渐渐明晰,重点在于“疏导”与“开放”。首先,住宅街区化有助于打通城市交通路网栓塞。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另外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其次,住宅街区化有助于资源的开放与共享。长久以来,封闭式小区用围墙将城市割裂成一个个封闭的小单元,往往只能搞内循环,不仅阻碍交通,也妨害经济繁荣。与之相比,开放式的街区制的优点就是资源共享。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城市论》中关于“物业管理改善工程”的阐述,《城市学总论》中关于“构建城市综合性宜居社区,借鉴西方宜居思想”的阐述中都提到:“城市综合型宜居社区是城市住房发展的方向。它体现着城市经济活动、城市就业与居住的集聚与集约化特征,是在规划引导下对享有独立人格和自由平等权利的城市居民的生活、就业、社交方式等进行人文整合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和空间组织。……2000年,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宜居区域战略规划》提出了在该地区构建综合型社区的目标和行动措施,即以注重人性化尺度、满足多样化需要、融合自然特色为规划目标,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住房选择和生活便利,让人们不需要出行较远距离就能满足居住、就业和休闲的要求。大温哥华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宜居社区应当满足所有居民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同时,又是一个有利于居民自身发展的开放系统。”




(责编:赵晓旭、蔡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1 16:22 , Processed in 0.1648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