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位 安格尔的《泉》 
泉
哈哈,说道杜尚的《泉》怎能没有安格尔大师的《泉》呢?她能进入十大绝对是实至名归,无可挑剔。我也是因为在学生时期经常在路边看到中国某位大师的著名油画作品才认识安格尔的《泉》。 第五位 《胜利女神》 
胜利女神
《胜利女神》是我的榜单中唯一一个雕塑作品,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头和手只有翅膀的女神,更是一个找不到作者的艺术作品。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不选罗浮宫镇馆三宝的另一件雕塑《米洛的维纳斯》呢?其实很简单,她让我浮想联翩。除了会想起我非常喜欢的前卫艺术家伊夫克莱因的蓝色作品外,还会联想到劳斯莱斯和最近终于抱小金人归的李先生的鲜肉之作《泰坦尼克号》里的场景。可见著名艺术作品形象暗示对后世的价值观判断是起到多么大的影响。 
伊夫克莱因的作品

劳斯莱斯标志

小李子的泰坦尼克号
第四位 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 
玛丽莲梦露
大家一看到这作品,相信不用我多说也知道她是谁了吧,对!就是玛丽莲梦露,人人心目中的女神!一说起这作品,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我——是——认——真——的!我认为这是二十世纪女权运动以来最伟大的胜利。虽然安迪沃霍尔改变不了人们对于女性、女明星的观感,但他成功地把玛丽莲梦露的形象符号化并植入到生活之中。可能,在波伏娃看来,安迪沃霍尔只是把玛丽莲梦露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变成了消费附属品。但是,在消费品充满着社会的今天,按照“消费者可能反被‘消费’”的观点看来,我们似乎彻底地被玛丽莲梦露“消费”了一把!因此可见,深入人心远远比猜度创作者的意图来得重要和意义深远。 第三位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越是神秘的女人,越是迷人。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也是画家抓住了大部分观赏者心理的高明之处。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荷兰黄金时代巨匠维米尔的代表作,一幅比八开纸大不了多小的油画,油彩都已经干得开裂。但就是这样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画,却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游人看客在画前欲走不能,是什么在震撼他们的心灵?就是画中的主人公———一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中少女的惊鸿一瞥仿佛摄取了观画者的灵魂。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认为这是维梅尔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丽莎”。这幅作品在1999年,被英国作家特雷西雪佛兰创作成同名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虚构了这张传世名画的背景历史,讲述了一段17世纪的感人爱情故事。该小说已经被翻译成38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册,2003年曾被拍成电影。一幅油画,一部小说,一部电影,可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艺术魅力。 第二位 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
说到“神秘”和“迷人”这两个关键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微笑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一幅油画,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的话,那么《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N幅油画,N部小说,N部电影!明明是一张油画,怎么说是N幅呢?你错了!不信可以问问度娘 “按照以往的说法,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收藏于巴黎的卢浮宫。但在收藏界却有一种说法称,挂在卢浮宫的不是《蒙娜丽莎》,真正的《蒙娜丽莎》是在伦敦一所公寓的墙上。……本世纪初,曾经有许多人大规模地复制、伪造艺术名作,有理由怀疑伦敦的那幅是赝品。但是,普利策博士对他的这幅画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他用显微摄影技术证实,伦敦这幅画上的指纹同达·芬奇其他作品上的指纹相同;根据记载,蒙娜丽莎比拉乔康多年轻19岁,被画时披着一条表示悼念的面纱,在两幅画中,只有伦敦那幅显示一个更显年轻的女人披着漂亮的面纱;另一个证据是,拉斐尔当年在达·芬奇作这幅画时曾经作过速写,速写中的蒙娜丽莎背后有两根圆柱,这两根圆柱出现在伦敦的肖像画里,而卢浮宫那幅的背景是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几百年以来,不少收藏家各自声称他们藏有真正的《蒙娜丽莎》,数量居然达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国缅因州伯特兰美术馆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经测定,此画确实是当年达·芬奇的手笔,画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余都酷似蒙娜丽莎本人。专家由此推测,这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可能是作者同时画的一幅底稿。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卢浮宫内收藏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赝品,其依据在于1911年发生的那起盗窃案。在那起盗窃案中,《蒙娜丽莎》失窃。两年后,它出现在意大利,但是画面上蒙娜丽莎身后两旁的廊柱已经被切掉了。几年后,《蒙娜丽莎》被归还卢浮宫。但许多专家都认为,这次失而复得只是一场烟幕,真正的《蒙娜丽莎》已经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购,挂在卢浮宫内的只是一件赝品而已。“ 看!这回懵了吧!所以N幅油画既然那么有故事,自然就会有N本小说和N部电影跟在后面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