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伍子胥掘墓鞭尸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14:0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疯疯颠颠 于 2015-11-13 14:13 编辑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前522年)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伍奢,并追杀伍子胥,欲斩草除根。伍子胥费尽周折终于投到吴王阖闾门下。帮助吴王整军经武,日益强盛起来。后带兵攻陷楚国都城郢,掘开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痛斥平王听信谗言,残杀忠良,一泄心中怨恨,不少史书对此事给以肯定,认为伍子胥为父报仇是正义的。但是史学家们经过考证,伍子胥是掘墓鞭尸还仅是鞭坟三百?说法不一。近年来有的学者经过研究,甚至认为伍子胥根本就没有参加过攻陷楚国首都的战争,那就更谈不上鞭尸之举了。众说纷纭,更使鞭尸之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鞭尸之说最权威的来源,出自司马迁所著《史记》,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吴兵攻入楚国首都,伍子胥没有捉到楚昭王,怒气难消,便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拉出尸体,狠狠抽了三百鞭。到了东汉,越人赵晔在《吴越春秋•阖庐内传》有了更详细的记载:不但鞭尸三百,还脚踏其尸,愤怒的斥责楚平王听信奸臣之言,冤杀父兄。鞭尸说便流传下来,并不断被渲染和加工,几乎已成定局。但春秋时的典籍却有不同的记载。

鞭坟之说最早见于先秦《吕氏春秋•首时篇》,文中说伍子胥

王的简称。由于《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其所记载

的内容可信性较高,史料价值为世人所公认。在《春秋梁传》、《淮

南子•泰族训》、《越绝书•卷一》中也都有“鞭坟”的类似记载

《越绝书》主要是根据收集的民间传闻而写成的。可见在成书之

际,民间仍有“鞭坟”的传闻存在。从以上的史料来分析,“鞭坟

之说有根有据,伍子胥只是率士卒鞭楚平王坟三百鞭而已

另一个说法是:伍子胥根本就没有掘墓鞭尸,甚至可能都没有

参加破郢之战。张君在《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三期发表《伍子胥

何曾掘墓鞭尸》一文就是此说的代表。该文认为《春秋》、《左传》、

《国语》是研究春秋时期史实最有权威的史籍,三种书内根本就没

有提及鞭尸或鞭坟之事。视犯上作乱为大逆不道的《春秋》对破

郢之战仅有“庚辰、吴入郢”,几字记载。如有鞭尸犯上之举,《春

秋》一定不会放过而大加鞭挞的。《左传》用二千八百多字翔实记

述历时一年多的吴破郢之战。书中不但没有记载伍子胥掘坟鞭尸

或鞭坟之事,甚至在记述破郢过程中连伍子胥都没有提及。看来,

伍子胥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参加这场战争。据《春秋公羊传》记载,

伍子胥曾对吴王阖闾表示:“事君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

不为也。”表示将君臣之义置于父子之情之上,不干冒犯君王之

事。由此可见,伍子胥本人也不愿意做犯上之事

掘坟鞭尸之说始于司马迁,经他极力渲染后才流传开来

马迁之所以渲染之事,可能和他蒙冤遭受官刑之辱有关,他要大力

赞扬“伍子胥”的复仇精神,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因受刑的不平。

两千多年来,伍子胥掘坟鞭尸的事被许多小说和戏曲记载,成

为传颂千古,家喻户晓的动人故事。但历史上确有其事吗?这么多年过去了,

这很可能是司马迁自己加的,但史记属于正史。所以很可能成为千古之谜了。

(刘建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4183
沙发
发表于 2015-11-13 21:16:11 | 只看该作者
从本文爱看,伍子胥挖墓鞭尸之说,缺乏根据。太史公写史记时已200多年后了,春秋时代没有记录,但如何能知道? 我相信鞭坟之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1-21 11:52 , Processed in 0.07827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