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21|回复: 3

民国时期,中国大学到底什么样?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249
发表于 2018-1-29 11: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8-1-29 11:36 编辑






沈凌:《无问西东》引起热评,激起对
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的向往,民国时期的中国大学真那么美吗?

更新于2018年1月29日 07:21 作者: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 沈凌

清华大学的校庆片《无问西东》经历磨难,终于上市,成为2018年开年第一部好片。本文不是影评,只是借机聊聊我了解的民国大学。
文首照片为电影《无问西东》的宣传海报——编者注
《无问西东》描述了那个年代的大学。当然,那样的榜样让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更加有人怀念校长梅贻琦,因为正是有了这样能够说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校长,才会有那样的教授,才会有那样的学生。于是更加有人怀念当时的大学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够几年之内,一直拒绝中央政府任命的校长,宁可学校连续11个月都没有校长,也绝不将就。甚至于提出了几个校长进门的条件:1.无党派色彩;2.学识渊博;3.人格高尚;4.确实能发展清华;5.声望素著。这一点尤其被蒙上一层蒙太奇,几近神话。
实际上,我最早了解民国大学和教授,并不是源自这些电影和史料,而是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这本小说我反复读了不下十遍,无他,但因其描写的人事物和我们现在的大学何其相像!那里面哪里有梅贻琦?哪里有闻一多?哪里有吴岭澜和沈光耀?如果钱钟书描写的场景不是天方夜谭,那么和《无问西东》一样,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小说,我相信:他们描述的都是民国大学。民国大学绝不是虚无缥缈的仙境,既有梅贻琦也有高松年,既有闻一多也有方鸿渐。对大师的渴望,应该更加多一点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而不是崇拜和幻想。

清华大学从成立伊始,就是一个独立于中国政府的外资机构。美国人把庚子赔款退给中国,但又规定了用途,于是建立了清华大学,作为留美学生预备班。所以,清华大学直到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一直收到美国庚子赔款基金会的资助。如果没有这个背景,我很难理解清华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够拒绝中央政府任命的校长,能够提出教授治校的自治原则。他们都不吃饭了吗?换一个国立大学试试看,《围城》里高松年领导的三闾大学就没办法做到上述这样的事情了。

我曾经介绍过世界大学的两种发展思路,德国的单一国立大学体制和英美的公立私立大学并立体制。清华大学和当时很多的教会大学,都是美国大学体制在中国的延伸和翻版。而目前中国的体制,几乎无法有任何可以复制的机会。上海财经大学改革经济学教育体制,引入了外籍院长和海归师资,但是海归院长田国强老师就说过:全中国眼下只有一所大学,名叫“教育部大学”,中国所有的大学都是这个大学的分部。言下之意,不可能突破这个底线,这就是经济学要求最优化的约束条件,中国大学只能在约束条件下实现最优

那么有人会说:德国既然是单一的国立大学体制,照样也实现了科技水平的赶超(一战前德国作为落后国家,通过威廉皇帝的改革,实现了教育科技乃至于工业的赶超)我们不如效法德国吧?其实国立大学经费完全依赖于政府,很难保证学术自由,这一点在德国历史上也有惨重的教训。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德国的国内政治生态,纳粹政权建立以后,运用国家机器,很容易就改变了德国大学的命运。

1933年希特勒上台不到半年,就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宣布解聘与纳粹主义原则不相符合的公职人员,其中就包括那些德国共产党人,和非雅利安血统者。纳粹特别声明:凡不能证明自身会毫无保留地支持这个民族国家的人,不能担任公职。真所谓不是朋友便是敌人。

由于德国大学教师属于公务员,因此这场运动在大学校园里就成为一场文化清洗运动。大量的犹太人和不追随纳粹的进步知识分子和科学家遭到解聘。1933年5月10日夜晚,在柏林歌剧院广场上,教育与宣传部长戈培尔主持了一场现代版的“焚书”运动。狂热的大学生将大批“非雅利安精神”的书籍扔进火堆。作者包含海涅、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等,近三千种书籍被列为禁书,从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中清除。

在这样的政治高压下,虽然也不是没有反抗的声音,比如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劳尔就曾抗议这场清洗运动,但是这样的反抗是微弱而无力的。远不如我们想象中的民国教授。
德国的大学先后发生了三波解聘潮。通过大约五年时间,解聘了大约一半的德国大学教师队伍,特别是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损失更多。那么这些“知识难民”去哪儿了呢?事后统计,被德、奥两国驱逐的大约一万多名文化精英中,至少有三分之二被美国接收。里面最有名的当然就是爱因斯坦了。

不过一开始,这些难民并不首先想到去美国,因为那里毕竟遥远,也不像现在这样飞机十小时就可以抵达。但是这时候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人才“难民”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哪里更加容易生存下去,在经过瑞士加拿大等多国对比之后,他们发现还是美国对犹太知识难民最具包容性,最能够给他们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

这又拜美国的教育多元化体制所赐。美国科学界和文化界的一些领袖人物具有非凡的远见,他们敏锐地看到了接收来自欧洲的知识难民,会对美国的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而美国社会里面各种各样的私人性质的基金会以及各类民间的援助组织,成为了这些领袖人物的思想得以实现的经济保障。因为他们不需要国会拨款,不需要政府批文,更加不需要普通大众同意。正是由于这个体制的努力,才使美国成为接受“知识难民”最多的国家。

所以我觉得还是马列主义思想最科学: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没有财务自由,实现不了精神自由。当然,财务自由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实现了财务自由之后,怎么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以后再聊。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229
发表于 2018-1-29 12: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客观的文章! 有很大的价值,值得一读。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788
发表于 2018-2-1 16: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1. 实际上,我最早了解民国大学和教授,并不是源自这些电影和史料,而是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这本小说我反复读了不下十遍,无他,但因其描写的人事物和我们现在的大学何其相像!那里面哪里有梅贻琦?哪里有闻一多?哪里有吴岭澜和沈光耀?如果钱钟书描写的场景不是天方夜谭,那么和《无问西东》一样,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小说,我相信:他们描述的都是民国大学。民国大学绝不是虚无缥缈的仙境,既有梅贻琦也有高松年,既有闻一多也有方鸿渐。对大师的渴望,应该更加多一点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而不是崇拜和幻想。
复制代码


这是民国时代中国大学的真实写照!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249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2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盛顿人 发表于 2018-2-1 16:29
这是民国时代中国大学的真实写照!

的确如此! 真实的往事。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3:58 , Processed in 0.1082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