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评价日前发改委将南京确定为特大城市而杭州苏州却...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1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3 18:0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8-3-3 18:17 编辑

如何评价日前发改委将南京确定为特大城市而杭州苏州却和合肥并列为一型大城市?

开心果

谢邀。先顶一下@阿本,知乎的答题深度确实下降了。。
先引用一下原文:
--------------------------------------------------------------------------------------------------------------------------------------------
最新国家定位:南京为“特大城市”

  规划将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各城市进行了定位。长三角城市群大中小城市齐全,拥有1 座超大城市、1 座特大城市、13 座大城市、9 座中等城市和42 座小城市,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80 多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 倍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城镇间联系密切,区域一体化进程较快,省市多层级、宽领域的对话平台和协商沟通比较通畅。其中把上海定位为超大城市,南京定位为特大城市,而一直与南京旗鼓相当的杭州、苏州则为I 型大城市。

      全面放开盐城、泰州等城市落户限制

特大城市(蓝鲸)中心城区等其他优化开发区域,采取完善卫星城配套功能、强化与周边中小城市联动发展等措施,推动人口合理分布;通过产业升级和功能疏解等方式,有效控制人口过快集聚。

合肥、南通、扬州、泰州、宁波、绍兴、台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宜居环境,提高人口吸引集聚能力。全面放开芜湖、马鞍山、盐城、泰州等城市落户限制,有效降低合肥等城市落户门槛。

将规划建设上海—南通—泰州—南京—合肥铁路

  规划提出,依托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增强京沪高铁、沪宁城际、沪杭客专、宁杭客专等既有铁路城际客货运功能。推进沪宁合、沪杭、合杭甬、宁杭、合安、宁芜安等主要骨干城际通道建设。规划建设上海—南通—泰州—南京—合肥、南通—苏州—嘉兴、上海—苏州—湖州、上海—嘉兴—宁波、安庆—黄山等铁路(含城际铁路),以及上海—南通跨江通道等城际通道建设,提高城际铁路对5万以上人口城镇、高等级公路对城镇的覆盖水平。

“一核五圈四带”

  一核

  长三角城市群定位为“一核五圈四带”,一核为上海

  五大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

  ●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建设苏州工业园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加快生态空间修复和城镇空间重塑,提升区域发展品质和形象。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

四条发展带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依托沪汉蓉、沪杭甬通道,发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吸聚最高端要素、汇集最优秀人才、实现最高产业发展质量的中枢发展带,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发展。

  ●沿江发展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沿江综合交通走廊,促进长江岸线有序利用和江海联运港口优化布局。

  ●沿海发展带。坚持陆海统筹,协调推进海洋空间开发利用、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保护。

  ●沪杭金发展带。依托沪昆通道,连接上海、嘉兴、杭州、金华等,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重点,打造海陆双向开放高地。

下面开始答题,随便乱扯,跑偏就当我没说。

特大城市(蓝鲸)中心城区等其他优化开发区域,采取完善卫星城配套功能、强化与周边中小城市联动发展等措施,推动人口合理分布;通过产业升级和功能疏解等方式,有效控制人口过快集聚。
合肥、南通、扬州、泰州、宁波、绍兴、台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宜居环境,提高人口吸引集聚能力全面放开芜湖、马鞍山、盐城、泰州等城市落户限制,有效降低合肥等城市落户门槛。
→→
这里说得很清楚,八百多万的常住人口已经接近南京的承受极限

人口机械变动除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吸引来的人口以外,区划调整,特别是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而辖有5县,是全市人口总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人口分布也因江宁、江浦、六合、溧水、高淳5县先后划入南京市,地域范围扩大,使分布趋向合理。


而报告中提到的


合肥(I型大城市)


南通、扬州、泰州、 芜湖(2型大城市)


马鞍山(中等城市)


滁州、宣城(I型小城市)

除合肥外,


南通、扬州、泰州、芜湖马鞍山都位于沿江发展带,再顺带北边与浦口区接壤的滁州,南边和高淳区接壤的宣城,明显与南京关系密切。
而合肥身为1型大城市,依然要”有效降低合肥等城市落户门槛。”

南京的产业和流动人口,就是要向这些城市转移。


户口制度的一大作用,就是让人口流动在政府的控制之下。


所以,要全面放开芜湖、马鞍山、盐城、泰州等城市落户限制,有效降低合肥等城市落户门槛。

那么,为什么是这些城市来承接南京的人口转移呢?


政治和经济上,南京的江北新区,轨道交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等产业,主导权在政府,便于控制。


文化上,吴头楚尾的南京和这些地方更接近:


清朝时,江苏安徽实为一省:江南省

江南省中,苏锡常通行吴语,属于吴文化。


而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苏北人安徽人和南京交流起来更顺畅。
--------------------------------------------------------------------------------------------------------------------------------------------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


说白了,行政力量的干预,地理位置的接近,以及文化的相似,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不是以合肥为发动机,而是以南京为引擎。


所以,把南京列为特大城市,并不是要再继续着重发展南京市,而是以江北新区为节点,带动安徽苏北发展。


补充


江北新区:

江北新区覆盖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等园区和南京港西坝、七坝2个港区,地区生产总值1435亿元,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163亿元。[24]
江北新区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其中轨道交通占全市43.3%,新材料产业占42.3%,生物医药占40.7%,智能制造装备占29.7%,在全市具有明显优势。

而苏州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局限于一隅。

苏锡常环太湖流域,各城市发展比较均衡,没有太明显的人口数字差异:苏州为1型大城市,锡常为2型大城市。

杭州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辐射仅限于上三府(杭嘉湖平原)+文化哺育城绍兴。各城市人口数字发展也比较均衡:杭州为1型大城市,绍兴为2型大城市,嘉湖为中等城市。

所以,苏杭暂时没有人口激增的压力,辐射区域有限,且与上海辐射区域有太多重合,列为1型大城市也在情理之中。

好了就写这么多,其实我什么也没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29 22:51 , Processed in 0.0531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