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金融时报:张力军:中国的创业创新之路应该怎么走?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66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0:0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8-3-31 10:02 编辑

第一视频集团董事长张力军表示中国创新远未超美,仍需大力发展“源创新”,走出主要为国外创新做来料加工的现状[size               
2018年3月30日 06:41 采访者:FT中文网公共政策主编 刘波

2018年2月,美国企业家马斯克的“猎鹰”火星探索火箭升空,在某种意义上犹如1969年的美国“阿波罗号”登月一样,带给中国人巨大的心理震撼。尽快从一个“制造大国”走向“创新大国”,既是中国人的梦想,也是萦绕在许多中国人心头的焦虑。毫无疑问,无论在技术还是机制方面,中国当前的创业创新,依然和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弥补差距是各界关心的课题。

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投入创业队伍,但这一轮创业大潮,也暴露出不少潜在问题,因而遭到广泛诟病。2018年1月25日,年仅34岁的“80后”创业者代表、曾经多次登上杂志封面的茅侃侃,因其创业公司陷入资金困境而选择了跳楼自杀,在北京的寒冬中离开了人世。此事被看作这一轮创业潮浮躁、仓促、一哄而上、急于求成等诸多问题的一个缩影,创业乱局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思。

如何认识中国创业创新的发展现状?如何比较中美的创业创新环境、政策与实践?中国的年轻人创业潮存在着哪些潜在问题?中国未来的创业创新之路应该如何走?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近期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第一视频集团董事长张力军。

张力军是世界经济专业出身,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2005年创建第一视频,先后在网络媒体、手机游戏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他还于1998-2012年任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中国代表共14年,是任期最长的中国代表。创业创新是他最近关注的领域。近一年来,张力军在斯坦福大学做研究学者,在此期间,他在美国硅谷体会了当地创新的氛围,也和很多当地华人、美国人探讨创新话题。

张力军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课题是“源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也可直译为“颠覆性创新”。“源创新”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谢德荪提出的概念。在接受FT中文网采访时,谢德荪教授表示,创新可以分为“流创新”和“源创新”。“流创新”是在已经认同的价值之上再增加一些价值,但因为大家都在做,所以很容易出现瓶颈,进而出现一定的递减效应。而“源创新”基于不同的思维,是指创造一种新的价值理念。“源创新”通常需要很多配套,包括国家提供的创新生态系统。“源创新”能够为其他人提供很多创新机会。如果一个国家的创新都是“流创新”,很快就会遭遇某种瓶颈,而“源创新”则不同,往往通过几次成功的“源创新”,就能把一整个地区发展起来,而这正是中国所迫切需要的。

中国人对中美两国在创新方面的差异和竞争状况是怎么看的?就此问题,张力军在美国期间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他问当地的华人,感觉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创新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得到的回应有几种。有的去美国考察的人觉得,到了美国之后支付宝、微信支付都不能用,很多在中国用得好的、效率很高的互联网应用,在美国没有得到普及。这些人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在互联网创新、未来技术创新应用方面,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了。还有的认为中国已超越美国的人,依据的理由是深圳大湾区的发展状况——大湾区作为中国创新的一个实验园地,近几年实现了快速的跨越式发展。




但张力军认为我们还需要冷静现实的思考,要问的是,深圳大湾区发展的内在方式是什么。他认为,在三十几年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利用劳动力资源、环境资源的低成本、低价格,生产了许多廉价的商品,把穷人生产的商品卖给富人,赚取外汇,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这样中国今天才有比较殷实的国力和外汇储备。然而,中国付出的代价是几代人的劳力和稀有的环境、自然等方面的资源。而今天,在中美的创新资源分配格局中,中国也处于类似的状态,在世界创新的产业链上还处在相对比较低端的位置。

据介绍,现在有一些美国人在谈到中国深圳的创新时也会觉得很神奇:“我有什么样的想法,打样之后,深圳很快就能做出来。”但张力军觉得,不能简单地把这视为中国的创新产业已经超越美国的象征,或者认为这是中国超越美国的一种有效途径。打样也好,做创新想法实验室也好,仍然处于创新产业的低端,就跟中国人几十年前生产鞋带去换飞机一样。深圳虽然也有“从0到1”的好创新,但目前绝大部分创新仍然属于创新加工业——他把这定义为创新产业里的“来料加工”。所以,无论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是从创新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来看,中美的创业创新的发展状况和境界还是有区别的,现在就下一个结论说中国的创新已经超越美国、超越硅谷,为时过早。

不过,谢德荪也认为,其实考察中国已有的“源创新”的话,也有很多令人乐观的地方。在他看来,从企业的角度看,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源创新”。虽然阿里巴巴和腾讯是从模仿开始,但后来逐渐有超越,它们把美国成功的东西拿过来后,适应了中国的具体情况,填补了中国的一些空缺。比如,在中国并不存在很完善的信用系统、没有强大的消费者保护法律的情况下,熟悉中国现实的马云推出了支付宝,这就是一种“源创新”,他很快就以此为基础做出余额宝,实现了从网上销售向金融服务的转型。类似地,腾讯最初推出的QQ也是“源创新”,从这个的基础上又发展出Q币、微信、微信支付等创新。可见,基于对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中国企业也可以做出好的“源创新”,并解决中国的特殊问题。

斯坦福大学教授查尔斯•伊思利(Charles Eesley)在接受FT中文网采访时也表示,无论从学术文章发表数量、专利数量、创业公司数量和已有的科技公司数量来看,中国的创新能力和成就都在以很快的速度持续提升。在一些领域,中国已成为世界领导者之一,如电子商务和移动聊天平台。未来中国需要更多地从本国的创新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自从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人对科技的理解迅速深化,但相比而言,从社会科学角度对创新进程、对科技与创业公司管理的理解,尚有不足之处。中国需要通过教育改革来更新创新文化和思维。马斯克的成功是美国政府政策、文化与劳动力素质的综合产物,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结晶。虽然创新政策易于模仿,但同样的政策不一定适应于其他社会。更何况,更难转变的是文化,这需要从年轻一代身上转变,所以仍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家、研究者等不同角色,需要各司其职,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做出不同贡献。

总体而言,进步之中有挑战,前进之中有隐忧,中国要在创新方面走到世界前列,依然前路漫漫,而要解决挑战和消除隐忧,有赖于从跨国比较的角度,对现状进行深入考察和深刻思考。

以下是FT中文网对张力军的访谈记录。

访谈

FT中文网:你对目前中国创业创新的总的趋势怎么看待?未来将会呈现怎么样的发展方向?

张力军:在政府的宽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感召下,中国的创业创新的确发展的规模和趋势都很大,但是,有了数量之后我们要关注质量。应该看到,其实我们做的“从0到1”的事情还很少。

在硅谷有这么一种说法:“你要足够勇敢,你才有自由。有了自由,你才能创造。你创造了,你才有定价权。”这是整个创业创新产业链的逻辑:首先,你要勇敢到了想颠覆现有生产秩序的程度;其次,你足够勇敢后,获得思想上的自由,以开放的胸怀自由创造;再次,要回答你做什么样的创新。

有人认为中国继续做“从1到N”的创新,就可以超越美国。“从1到N”是改进式创新,比如百度把谷歌的东西拿过来,淘宝把eBay的模式仿过来。在此之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直是模仿(copy)美国,把美国的先进技术、先进模式与中国的发展特点相结合。有人认为中国做这样的“微创新”也可以做得很大,不用去考虑“从0到1”的创新。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自我麻痹的,会对中国的创业创新事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危害。

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后,中国在出口加工产业的竞争力会失去,但是庞大的人口资源会变成中国在数字经济、数据经济里的竞争力,因为中国依然是数据大国。中国有7亿多网民,在如此大的市场上,很多商业模式尽管不完善、不是真正的发明创造,但拿过来依然可以做大,仍然可以诞生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这是一种可能性。但是要记住,这依然不是“从0到1”的创新。那么,这种创新有什么样的问题?首先,你不是“从0到1”的创新,你就没有定价权,就无法制定标准,维持可持续发展。其次,中国的人口红利会消失,现在虽然还有7亿网民,但当这些人离去的时候,他们代表的庞大数据将不再活跃,不再贡献新的收入、信息和增加值。

所以对于中国的创业创新,我们目前还是要保持一种谨慎的积极进取的态度,一种审慎乐观的态度。现在普遍认为,如果中国继续按目前的速度发展,将来有一天有可能超越美国。但毫无疑问,我们不能现在就故步自封,以为已经超越了美国,或者肯定能超越美国。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在创业创新的发展方式上还是有问题的。

FT中文网:那么中国在创业创新的发展方式上有哪些主要问题?

张力军:首先,我们过度地陶醉于“微创新”,满足于“微创新”带给我们的利益。“微创新”能支撑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现状,但在“从0到1”的创新方面,我们投入地不够,努力地不够。

其次,我们过度依赖于中国作为世界互联网大国这样的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利益,以至于没有居安思危。如果说在世界的创业创新大潮里,中国老是被提及是一个“大市场”,这将是错误的。中国为什么不是创业创新的“中心”,而只是“市场”呢?我们应该把人口红利带来的眼前的利益同长远的创新发展方向冷静地结合起来。

第三,中国目前创业创新的环境,从资本的角度来讲,过于急躁和短视。我调查过美国创业创新的资本结构,我发现,在斯坦福和硅谷,从校园众筹开始到天使投资、VC、PE,最后到上市前的资金支持,都有一个很成熟和系统化的运作方案和体系。所有资金的投资人都会以客观冷静、面向未来的态度看待每一个项目。但同时我发现,中国大量的投资人在所有环节上都过于急躁和短视,只看到将来可能带来的巨额利益,给项目的创业创新培植留的时间太短、机会太少,对项目失败和暂时挫折的容忍度太低。虽然创业创新者需要承受压力和挑战,但市场带来的这种畸形的压力,对于中国创业创新的新生力量而言,意味着越来越恶劣的环境。

我经常说,创业创新可不是儿戏,不是你年轻、有想法,找人“忽悠”点儿钱,你就可以去创业创新了,其实创业创新创不好是要出人命的!最近茅侃侃事件就印证了我的这个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中国的创业创新环境过于市场化、功利化,没有给予创业者足够的机会、时间和宽松的环境。过度的功利化会毒化创业创新的氛围,可能真的会出现“出人命”的问题。

FT中文网:你觉得美国的创业创新环境和制度有哪些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

张力军:中国需要借鉴美国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持续的、波澜不惊的创业创新的稳健发展进程。硅谷虽然看起来很热闹,各种新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其实,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因为他们已经有很长的做创业创新的历史了,有了成熟的规则、规矩和方法,发展很规范。创新者的想法可以很离谱,很离经叛道,但在融资、实验、发展等方面,每个环节的做法都非常成熟。

其次,对于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在法律和应用上的审慎态度,也是我们需要借鉴的。我问了很多美国人,为什么不做手机支付、无线支付。我得到了两个回答。首先,美国在几十年之前信用卡支付就很发达了,大家已经熟悉了。其实在支付方式很落后的地区,手机支付等新的方式才能够快速普及,但美国的信用卡支付已经很方便了,所以对于我们认为很方便的手机支付的渴求度并不高。其次,美国人一直在从技术、安全和法律角度上关注这个问题,比如网络安全体系能否保证如此大量的金融数据不受到侵犯,以及个人隐私受侵犯怎么办,等等。他们的做法是想成熟了再实施。必须看到,我们在这些应用方面是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从内涵上看、长远上看,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美国人没有用手机支付就这么自满,觉得他们已经落后了,其实他们并没有落后。

我在美国调研时听到了方方面面的说法,我觉得有的说法需要澄清一下。大量的中国人去了之后觉得很自满:“你看他们怎么都不用微信支付,还用信用卡?”但美国的各种先进科技呢?比如说,马斯克做的火星探索器已经在飞往火星的路上了,而这些事我们中国人现在还连想都不敢想。所以我们要看清楚真正的差距在哪儿,千万不能自满。

FT中文网:你觉得中国未来的创业创新之路应该怎么走?

张力军:虽然中国也形成了自己的创业创新中心,但我觉得我们要实现差异化竞争,今后中国的创业创新之路,既不能完全复制硅谷的经验,也不能完全复制以色列或德国的模式,我们要走的路只能是“从0到1”加“从1到N”。但“从0到1”一定要是1,创新的核心是“从0到1”的发明,创新的基础是“从1到N”的微创新。我们可以是世界创新打样的中心,创业创新的来料加工基地、“世界工厂”,这个定位没问题。但这个定位一定要以有相对比较强大的发明能力为核心。我们最后追求的还是要强化“从0到1”的能力,这样我们才有定价权,在“地球村”创业创新的大环境里才有生存之地。

FT中文网:近年来中国年轻人创业热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你如何看待企业内部创新和个人创业的关系?

张力军:毫无疑问,近年来中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和热情,但是在方式方法上有值得思考之处。很多年轻人刚刚从学校毕业,在没有经营经验、社会经验和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单凭热情和想法,拿到一笔创业投资的钱,就想创业创新成功,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我们集团内部的创新孵化器完全是引入外界市场规则去运行的,只不过是在集团的整体范畴内管理,创业者也完全有创业的压力、激情和前景,只是在这个平台上有我们政策的支持、经验的保障,甚至托底资金的保护,不会很轻易就“出人命”。同时,我们也许允许有的项目“悄悄地失败”,但也留给大家新的发展余地。我认为,初创的创业团队直接到市场上拼,风险是相当大的,一百个里有一个成功的都很难。此外,就像我刚才说的,目前宏观的市场环境对创业创新者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而企业平台上的创业创新,其成功更有保障,而且我觉得这样的创业创新更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更平稳,而且对社会和政府构成的压力最小,对创业团队的保障最大。所以我觉得,我们目前探索的这种创业创新的途径,至少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讲是很有效的。一言以蔽之,今后中国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仍然应该是在大企业集团。大企业集团应该积极地为社会的创业创新提供平台,这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式。
FT中文网:近年来中国在创业创新方面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共享单车领域存在着大量资金涌入但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的问题,对于改变这种现状你有什么看法?

张力军:我们保护创新,首先要对发明有一定的宽容度。创新产生之后,我们让子弹飞一会儿,把模式看清楚了,看看它的发展趋势,再从政府的角度去规范,这样做是对的。除了你讲的共享单车之外,区块链和虚拟货币也处于风口浪尖。对于这些创新究竟应该怎么看?从政府的角度看,还是应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从企业实践的角度看,创新中很多层面的问题往往是资本的不冷静造成的,比如满地的共享单车,背后都有资本的支撑。我们的资本不够成熟,过于浮躁,就会导致新的创新模式很容易被模仿,在内部自相残杀,最后造成一团混乱的局面,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创业创新初期,固然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武器,但我们经常会忽略一点,以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通常是以资源的极大浪费为前提的,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共享单车领域出现的一些乱象,可以说就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有人一“忽悠”,创业创新的人一“跟风”,投资人也就跟进来了。但另一方面,是不是应该从很早的时候起就设置准入,我觉得也未必。行政手段代替市场手段,过度干涉创新,也是有问题的。我们对市场参与方进行相关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从根本上说,主要问题还是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创业创新的良性环境。为什么在美国、欧洲等许多地方不会出现类似于共享单车这样的乱局呢?就是因为法律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创业创新者的诉求更加理性,资本的素质更高。我总体的看法是,首先,无论政府、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方方面面的创业创新市场参与者需要共同提高水平,提高对创业创新事业的认知度、把控能力,以及前瞻性、判断力。但另一方面,我还是支持在各方面都持一种更容忍、开明的态度,如果不让子弹飞一会儿,那我们的环境将更不利于创业创新的发展和未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19 00:20 , Processed in 0.0663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