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洲时报 :【柳南喟语】2017年欧媒看中国的正见与偏见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8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11:1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8-6-3 11:15 编辑

  • 发布时间: 2017-12-26 20:48:19  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魏柳南
            


在读完媒体的若干封面内容之后,我们的印象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战略都随着今年十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大而明晰化了。德国《明镜》周刊的标题“醒来!”,极具启发意义地展现了此次大会的影响,以及习近平作为党的领袖在五年富有新意的任期之后再度连任。然而,在中国持续发展了四十年之后,世界才表现出对中国崛起的意识,这意味着什么?是忽略了这些年中国的发展还是面对当下这种不可阻挡的崛起态势,人们致力于制造(或者强化)一种恐惧的氛围、一种普遍的妄想?



法国媒体的表现特别耐人寻味,因为其使用的术语通常带有负面含义和偏见。在他们笔下,中共政治局的新常委因为其和总书记的密切关系而被称为“效忠者”(hommes-lige),而涉及到掌权的法国总统时,我不记得曾经见过法国媒体用这个词来给总统身边亲信们来定性,更不用说用来形容习近平的下属时“某某帮”这种词。在提及中国正在打造、并期望提供主要贡献的国际新秩序(特别是被称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时,一位记者断言称,中国国家主席“同普京和埃尔多安并驾齐驱,因为中国认为它可以通过自己的选举制度、大众代议制度和精英治理制度,提供一种西方民主的替代出路”。这位作者把土耳其总统作为这种全球新秩序的一员,是一种富有意义且非常个人化的提法,因为迄今为止,我们从未听到埃尔多安表露过这种雄心壮志,他在欧洲被视为一位冷酷无情的独裁者。这位记者把他的名字和习近平放在一起的做法耐人寻味,它用一种微妙方式,让欧洲人认为中国的体制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独裁制度。媒体还描绘出一个“毫无顾忌、咄咄逼人且傲慢自大的中国”,这种措辞似乎表明,这些记者希望看到一个卑躬屈膝、唯唯诺诺的中国,心甘情愿地把本国领土交给外国公司,作为后者进行国际扩展的基地,并且接受“华盛顿共识”的发号施令,而后者已经被2008年危机的摧毁效果所埋葬,在这一点上不要忘记,正是中国的保护性金融体系使得自己从危机中幸存下来。



2017年的中国不再是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时代的中国,这难免让过时国际体系的保守观察家们心生不快。这份德国媒体(即《明镜》周刊)没说错的一点,是把美国总统最近的亚洲访问行程称之为“时代谢幕之旅”,行将谢幕的,自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将自己的法律强加于人、迫使对手接受要求而保护本国利益的时代。作为极富影响的德国周刊,《明镜》在11月11日那期中,用一种比法国媒体更加现实的态度,强调了中国崛起的不可阻挡,后者“改变了世界面貌”,并成功地在四十年时间里让自己重返全球地缘政治的中心。但《明镜》同时也指出,“中国并不打算让世界中国化”,它所着力寻求的,是解决一个14亿人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并确保自己在一个正在形成的国际新秩序中处于安全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遵循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战略,它旨在让中国在最初发展阶段中避免承受外部压力,决策者曾经期待中国逐渐走出自1949年建立以来在国际社会中的相对边缘处境、并在制定规则方面逐步扮演某种角色,这种规则支配了二战以来的国际秩序,并且一方面被美苏对抗所塑造、另一方面又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被美国一强独大所影响。



鉴于中国四十年改革进程之后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全方位(经济、政治和战略)迅速融入国际秩序,如今似乎有必要让其他大国理解,在制定规则支配现行秩序方面,这个占全球人口20%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如果还不是第一的话)不再甘心于它的边缘角色。这正是习近平主席在2012年就任以来试图展现的,并且努力让国际伙伴对中国的终极雄心感到放心。事实上,西方媒体认为他的外交政策建立在“扩张主义和自由贸易”基础之上,这再一次针对这种崛起态势使用了贬义术语。但西方人必须自问,这种史无前例的成功,其原因何在?和某些分析相反,这种成功不可能只是运用非法或者不道德手段的结果(不尊重版权、压低人民币币值等等)。民主体制的失灵导致特朗普这样的人在美国掌权,也在多个欧洲国家导致危险的民粹主义迅速上升,这是民主体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层面上弊病的讯号,这种弊病如今阻碍了政治领导人实施连贯的中长期政策,以便让各自国家摆脱危机、并且恢复平衡,这种平衡此前已经被缺乏节制的自由主义所严重损害。当然,中国也采取了为数众多的自由化措施,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是有节制的,定期接受评估,并根据现实和需求来进行调整——这却成为中国遭受批评的原因。或许,这正是中国模式的真正力量所在,也就是它自我调整和自我批评的能力。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正如《国际信使报》今年10月6日封面文章所称的——世界正处于“中国时刻”。同样,《明镜》周刊的题目也是“为什么中国已经是世界头号强国——西方的蓦然清醒”。



尽管中国被批评为“尽可能地保持市场封闭”,它却在十九大上推出了管理外国公司和资本的新决策,宣布中资公司和外资公司从此得到同等待遇,针对外资进入的规制将会放宽,而和已经进行、并将持续下去的国企改革并行不悖的是,私营企业也将得到特别扶持,此外还有其他多项经济发展支持措施。要让观念得以进步,批评当然是基本手段,但这种批评应当是诚实的,因此中国的合作伙伴应该把眼下的努力放到如何获得尊重之上,这同样也会有助于中国领导人确保宏观经济决策和微观经济运行之间建立可靠的联系。



中国的这种“和平”崛起,无疑是全世界的机遇。当然,没人能拿到空白支票,而要确保现行各种战略服务于中国的利益、同时回应各国的真切需求,始终有必要保持警惕态度。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展现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是许多国家所希望的,它们热切期待一个新型大国的出现,后者能够更加尊重各国的国家利益、尊重各国人民、尊重在全球范围内促成持久和平的必要性,而其他大国总是诉诸强力,显然无法予以保证。世界期待一个和平的、建设性的、善于尊重的强国,但同时也是一个决心用外交手段参与解决冲突的强国,这些冲突遍布全球,却往往缺少可靠且中立的外部行动者。自2017年10月以来,所有媒体都提及这种全球性强国的新阶段,而它自然需要(中国)学习如何应对处于冲突的世界诸多地区极端复杂的局面,在这些地区,简单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法奏效。经济成就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政治和外交行动越发显得必不可少。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世界的关注目光都转向了远东地区。不管有哪些既成定论和充满偏见的分析,《经济学人》的确把握住了当下的氛围,它在封面选题中称中国国家主席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



魏柳南(Lionel Vairon)简介



法国汉学家、远东学博士、政治学硕士。曾任记者、编辑,并曾在柬埔寨、泰国和伊拉克等地担任外交官17年,并曾任法国国防部顾问,长期致力于中国问题的研究。目前担任卢森堡CEC Consulting咨询公司总裁,并在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高等商业学院、国防高级研究院、圣西尔军校授课,在法国三军防务学院主持中国研讨会。曾担任法国国防部顾问,是2012年达沃斯论坛受邀的唯一一位法国学者。




龚克 译

(编辑:原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9 03:54 , Processed in 0.0765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