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T中文网:特朗普贸易谈判策略:威慑、谈判与允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7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9 20:0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谭琦、刘诚:极限施压的威慑成为特朗普的鲜明特色,理性分析美国博弈策略,有助于中国避免贸易战,或者打赢贸易战。

  


  2018年10月10日 05:54 谭琦 , 刘诚 为FT中文网撰稿

  极限施压的威慑、商务交易的谈判、有拉有打的允诺,似乎成为特朗普对外经贸博弈的鲜明特色,并与欧洲、北美等其全球主要贸易伙伴的重谈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中美贸易战未有缓和迹象,甚至可能愈演愈烈。理性分析美国博弈策略,有助于中国避免贸易战,或者打赢贸易战。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谢林在《冲突的战略》中的分析,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利益、地缘政治都存在着广泛的对立冲突,不仅仅是友好国家之间、友好国家和敌对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威慑、谈判、允诺等一系列行为。由特朗普发起的“美国优先”策略,几乎把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卷入了进来,中美贸易纠纷只是这场漩涡中最受瞩目的一对,而且中美贸易冲突拓展到知识产权、WTO全球贸易规则、中国政府产业政策等更广的议题,如何认识并破解这些纷繁复杂的冲突?是不是事实清楚、利弊分析清楚了,就能够解决冲突?


  目前大多数分析局限于拿数据、摆事实、讲道理,似乎美方逆全球化行为是违背经济逻辑的,中方支持自由贸易、坚持开放占据道义上的有利位置,而美方却我行我素,对全世界开炮。如何理解并应对美方各种无理甚至是蛮横的行为?又如何理解美欧之间的零关税谈判?显然现有的种种解释并没有深刻理解美方的乖戾行为。


  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告诉我们,自由贸易在一般情况下是互惠互利的,而且种种数据分析也显示中美贸易逆差并不是单单中国受益,按照正常的逻辑思考,互利的事情怎么变成了互相伤害呢?正如谢林所说,如果从逻辑上不能解释贸易冲突的理由,我们不妨从策略思维寻找答案。


  与一个蛮横只注重自己利益、整天喊着“美国优先”的人讲道理,那多半是浪费口舌。不妨换一种思路,从冲突及其解决策略出发,实行积极有效地应对策略,采取行之有效的、哪怕是付出某种成本的策略,迫使对方讲理才是最急迫的,而不是去告诉这个不守信用的谈判者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情。


  威慑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因为利益交织、关系复杂,国家间发生对抗和冲突不可避免。威慑是国家惯用手段,尤其是那些在技术、经济、军事上占据某种优势的国家,希望对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通过改变对手预期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拥有无可匹敌的政治经济和技术优势,威慑他国是其一贯作风,如何从威慑角度理解美方的行为呢?


  首先,根据博弈论和战略冲突理论,威慑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对立双方存在冲突的同时,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如果双方之间存在着完全的共同利益或者完全的冲突关系,威慑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美经贸交往的数据和事实已经比较清楚,很难说哪一方完全是受益者或者受损者,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存在着对立和冲突在所难免,但是中美之间在全球经济增长、气候变化、反恐安全等领域有着共同利益。中国优质廉价的商品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保持了美国资本市场的低利率,同时美国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这些事实已经在中美历次贸易对话和辩论中逐渐明显,说明中美在经贸关系乃至在全球利益上并不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所以美方针对商品层层追加关税的办法,可能更多是一种讹诈和威慑,而不是想彻底断绝中美经贸关系走向全面对抗。就好像一个捆绑了炸药包的罪犯,实施威慑行为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只要有机会不能引爆炸药,他就只会以同归于尽相威胁,而不会引爆炸药。


  其次,根据威慑理论,威胁方必须注意威胁前后时间和行为的连续性,因为后续行为增强前期行为的威慑效果。如果威胁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威胁方一般可以通过一系列行为增强威慑效果。威慑一般都是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威胁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的加码过程;威慑的效果不在于一次性行动,而在于持续的、尤其是不断加码的心理压力,层层传导给被威慑方,造成泰山压顶的感觉。


  从美国实施的关税加码的进度来看,具有明确时间表,以及“视对手行动而行动”的特征,显然美国对华贸易摩擦是充分准备的、蓄谋已久。这种威胁不是虚幻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就像一个房东要赶走房客,他不是采取强行驱赶的办法,而是今天断水明天断电,后天制造噪音,直到房东自己受不了自己先走结束。


  当然,美方的威慑行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根据威慑理论,威慑一般来说其实是要高度隐藏筹码的,如果威慑方的枪口在对手眼中都历历在目、清清楚楚,那么威慑效果会大大降低。美方目前针对贸易逆差设定威慑目标,威慑筹码实际上对双方来讲都是透明的。因此,威慑能否取得成功,关键看中国对于对美贸易逆差的态度,以及对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中国目前是全球性工厂,并不是美国工厂,中国商品和服务面向全球的大方向坚定不移,因此这些贸易筹码并非就是中国的软肋。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贸易损失,也就是说中国可以打得起一定程度上的贸易战,美方的威慑并不是完全可以奏效的。


  一般来说,如果人们面对威慑奋不顾身进行报复,这样反而可能是不利的,等于向对手主动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意图,进行不对称还击可能是比较有效的策略。另外,迫使威胁方转移对象,或者以其他方式对外造成错觉,坚持对对方的警告视而不见,表现得无知、固执己见,这样更容易迷惑威胁方,都可使得威胁方可能达不到目的。总之,面对这种威慑,赤裸裸的威胁,不能自乱阵脚,要讲究斗争艺术。


  谈判


  尽管国际政治旧秩序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量存在,但是通过谈判来解决国家冲突还是主流模式。在冲突战略下,谈判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谈判策略使用的范畴相当广泛,商业谈判、政治谈判、外交谈判都有一些相应的技巧,在实力基础上拥有相当的谈判技巧,可以获得较大的利益。


  首先,根据威慑理论,谈判实力未必就能转化为优势。有时候,在谈判中具有绝对实力并不是一件好事,优势也可能是劣势,自由仅仅是让步的自由。遏制对手的能力往往有时候就是限制自己的能力,就像破釜沉舟一样,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谈判对手切断了自己的退路,具有绝对谈判能力的一方也会一无所获。


  时下,在中美贸易关系中,貌似美方处处处于主动,具有绝对的谈判能力,对中国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中方是否接受这种优势,并有所忌惮。美方谈判优势存在的前提是中方认可并接受这种优势。如果中国的开放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对美开放,那么美方的绝对优势可能就小得多。中国坚持“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多元化外交,其实本质上就是降低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中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国贸易逆差筹码的威胁,即使美方不惜全面封锁贸易,中方也是有相当能力应对的。


  其次,在冲突战略下,谈判是一个持续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冲突双方开展谈判,只是解决矛盾的开始而不是结束。谈判的目标并不是急于得到最后结果,而是以谈判加强沟通,更好地了解对手。谈判也不是一次性的,要避免认为对手“非敌即友”的思维模式,冲突双方固然存在利益冲突,但是寻求共赢的结果也是双方谈判的共同利益。


  目前,中美经贸摩擦时不时有扩大化倾向,中美双方在贸易、知识产权、网络等领域的谈判可能是互相交织、纠缠不清的,希望寄托一两次谈判就“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可能是比较幼稚的。在谈判过程中,切不可急躁冒进。中美双方冲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谈判的过程,谈判的目标可能不是达成一个实际目标,与谈判对手沟通才更重要。如果没有持续深入的交换意见,谈判双方在短期内达成的协议都是不稳固的,甚至出现美方不顾国家信用出尔反尔的情况。


  当然,中方表明了不打也不怕打贸易战的态度,中方在中美关系中是有底线思维的。中方应对贸易摩擦具有足够的韧性,所以更不急于去达成事实上损害国家利益的仓促协议。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破坏经贸关系意味着中美关系出现全面风险。美方一直对中国市场经济持否定态度,认为是国家资本主义,这违反了事实。中国改革开40多年,市场化的程度有目共睹,对方开放、市场竞争的环境不断完善。中方可以在经贸谈判中设置更多议题,就市场经济、知识产权、技术交易、意识形态、网络空间等进行交叉谈判、设置限定性议程都是应对谈判、争取主动的重要手段。中方对谈判的态度是开放的、多元的、但是也不是无原则的退让。


  最后,客观理性看待谈判过程中的噪音。在冲突战略中,商业对手总会渲染出某种气氛,达到干扰舆论、改变谈判方向的目的。在国家谈判过程中,一方谈判人员总是会设法制造各种对自己有利的气氛,强调自己的坚定立场,从而激起民愤,为自己在谈判中获得有利地位,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


  当然,特朗普作为全球最大的“推特总统”,时不时炫耀他的“政绩”,不过是他想努力证明美国第一的策略如何奏效而已。这些消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明真相的群众跟着被裹挟进来。特朗普津津乐道的GDP增长数据、就业率、走强的美国股票市场等等,是否真的是他减税带来的,值得商榷。中国作为全球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前几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中国经济的结构和韧性依然很强,对此要有足够的信心。尽管中国经济在管控债务、去杠杆的过程中,导致经济增长出现一些问题,但大可不必认为中国经济就完了,这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主动收缩、向更高质量增长的小插曲而已。


  此外,在中美关于贸易谈判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包括民众对这场所谓的“国运之战”都予以充分关注,媒体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国际谈判中,谈判对手也经常会希望借助外界的压力或情绪,干扰谈判的进程和效果。在此情况下,民粹主义等思潮值得警惕。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道路注定会出现噪音,但是一定要有抗干扰能力,保持战略定力,不能自乱阵脚。


  允诺


  根据冲突战略理论,在威慑、谈判和交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着妥协和讨价还价,在谈判和威慑中进行合理的允诺,可以打破谈判僵局,促进谈判双方向积极方面发展。中美贸易摩擦谈判中,中方有能力做出各种允诺,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消费规模,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可以化解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不过中方的允诺必须要积极回应,而不是漫天要价。


  首先,不可过早允诺。在谈判中,做出决定对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更多时候谈判双方不了解各自的真实意图。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双方之间存在一个互相探寻对方底线的过程。允诺是促使双方的立场互相接近,但是也会使得对方怀疑自己立场的坚定性。过早允诺对方可能使得对方怀疑自己的条件太简单,增加允诺不可执行的概率。中美贸易谈判以来,美方在允诺上出尔反尔,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中方积极给予了回应,表现出急躁结束贸易纠纷的愿望。但是欲速则不达,恰恰相反,如果中方不是这么实诚可能美方的讹诈就不会这么厉害。


  其次,要有阻止对手不执行承诺的其他办法。允诺是向谈判对手之间互相提出条件,实际上谈判双方很难做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自我约束的允诺。就比如绑架罪犯,他可能既不相信自己会释放人质,也不太会相信人质不会出卖他。因此,在给出允诺的过程中,允诺的执行必须以可监督方式进行,谈判双方必须制定相关的衡量标准定义作为和不作为。如果谈判过程可以被划分成几个阶段,双方可以以较小的代价寻求互信氛围,并希望对方展示其诚意,逐渐实现更大目标的谈判。在未来的中美贸易谈判中,允诺也一定是逐步的、渐进的、可观察的,可以先解决一些贸易上的小问题,建立互信,在解决比较棘手的其他问题。允诺不在于一次性解决问题,而在于不断累积中美互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6 10:15 , Processed in 0.0775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