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9|回复: 0

德国之声::泽林视点:“中国制造”长足进展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217
发表于 2019-1-10 09: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9-1-10 09:42 编辑

西方惊讶于中国的快速崛起及其创新力。中国人则强调,过去的200年不过是例外。德国之声评论员Frank Sieren认为,西方人该抛弃陈旧观念啦。   

烟台这家超市使用电子人脸识别系统,不设收银台,付款过程全自动



(德国之声中文网)25年前我来北京时,改革家邓小平的开放政策已全面实施。不过,在1994年8月,若我当时能写下2018年的中国现实模样,人家一定会把我当疯子。然而,中国尤其在过去10年里追赶西方的那种让人叹为观止的速度,我即使做梦也不会想到。西方和中国之间曾长期存在一种力量平衡:西方拥有技术,中国人拥有大市场,并是世界工厂;他们对我们产品的模仿在很长时间里不能对我们构成威胁。


自欺欺人

时过境迁。中国人自己现在也走向创新。他们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多功能手机支付软件在金融、银行体系发动了一场革命;华为手机之先进不亚于苹果,在全球的销售量超过iPhone;上周,中国探测器"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登陆,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做到过;在中国,电动公交车早已普遍,在德国,还只是一种示范项目;涉及人工智能,中国亦绝不落于他人之后。

戴上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眼镜,可以认出在逃犯罪分子



我们惊问自己: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纯粹是掉入了自以为是的陷阱。我们的确曾相信,中国人只能抄袭。这种设想, 现在必须承认,当时就有点儿幼稚。14亿人口中早晚会出现大量富于创意的年轻人,否则,实在难以想象:刚出现有利的框架条件,创新大潮便接踵而至。


历史上,中国就曾是创新国度


这一点让我们而不是中国人吃惊。因为,他们对他们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西方人视中国的落后为常态,中国人则认为那只是暂时的疲弱。历史上,中国曾经济上强盛、具创新力。在经历了150年衰败、不幸和挫折后,它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回到了惯常的水平。1820年代时,中国的经济尚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在中国人眼里,以鸦片战争、殖民主义的外来统治和日本入侵为标志的"百年屈辱"只是暂时现象,并将一去不复返。


有关当年受挫的原因,人们今天已不再王顾左右而言他。西方当时之所以能奴役中国,原因在于中国皇室的刚愎自用,以为自己是世界大佬,并认为,完全不需关注正在欧洲兴起的技术进步。中国深信,自己天下无敌。由此,大清王朝忽视了工业革命,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改革派人士受到处死威胁,被迫离国。20世纪上半叶,中国无法治理,几近分崩离析。迟至40年前的1978年12月,这个国家才重又向世界开放。


对目前统治中国的政治家,人们尽可以提出批评。不过,人们无法指责说,他们没有密切关注国际间的技术竞争。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以迎头赶上,并在某些领域甚至领先他人。因为,他们吸取了曾有过的惨痛教训。


德国的上升也起始于模仿


作为第一步,模仿者得到支持,他们在所模仿的东西里加入为本国市场量体裁衣的新元素。由此,从即时通讯应用软件Messenger-Apps中可以演变出微信应用软件和美团这样的递送服务等多功能平台,可用以定购机票和看病日期,等等。它正是美国风险基金企业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陈梅陵所说的那种"我们生活的远程服务"。


厕所革命:不需要进水管也不需要排水管的厕所



顺便指出:很长时间里,人们忘了,德国也曾模仿过英国人的火车头,"德国制造"是英国人想出来用以标志廉价的德国仿制品的屈辱性称呼。在工业技术上,德国人当时毫无资本。中国则在数百年时间里是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国度之一,有造纸、瓷器、黑火药和指南针等发明。因此,我们应尽快抛弃那种"万人一律的蚂蚁民众"的偏见,根据这种偏见,蚂蚁民众在没有自己意愿的情况下实现计划目标,用廉价仿制品淹没西方。在1980年代,西方也曾对日本使用过这种陈词滥调。


中国的进步越来越基于其创新头脑。或许中国人的设想似乎很快就会给人类的发展打上深深的烙印。尤其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创新力竟然在一个威权国家里爆发。不过,很明显,至少对创新来说,自由度已经够大。



因为,人们可以命令抄袭模仿,但不能命令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如今已经清楚:每过一天,中国人都更少一些对西方技术的依赖;而西方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却不会更少一些。大众公司董事局主席这些天点出了要害:"大众的未来取决于中国。"


(本文作者20多年来在中国生活。)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10:02 , Processed in 0.0806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