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校计划”,打通农村基础教育“最后一公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54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13: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5-9-13 14:56 编辑





鹤庆县大箐口小学学生在地基已经开裂的教室内上课。(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年09月13日18:2

那些毫不起眼的农村小学,原本可称得上是乡村文化血脉的传承载体,也是阻止乡村凋敝的源泉所在,但当下却成了最为薄弱的学校群体。


为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特别是一些分布在边远山区,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少,师资力量弱;学生上学难、上学远、上学贵等问题,自今年起,中国青基会启动实施了新的公益项目——“希望小学微校计划”。


该项目计划为存在危房或条件简陋以及租房上课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援建希望小学,募集资金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配备必需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把社会公益力量延伸到贫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按照“微校计划”的标准,捐赠30万元,可援建一所村小学或教学点,使其成为安全适用、基本功能齐备的学校。做到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椅,吃饭有厨房,睡觉有张床;图书、音体美器材设施成为必需品;当地教育部门为学校配备合格教师。


金沙江畔的云南省鹤庆县大箐口小学已被纳入2015年‘希望小学微校计划’首批试点学校,该校属“一师一校”。全校只有赵增一名教师,1个教学班,包括学前班和一二年级15名学生。15名孩子都是少数民族,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白族,三分之二是彝族。


近日,记者跟随中国青基会工作人员探访大箐口小学时发现,孩子们正在地基开裂的教室里上课。


据中国青基会的统计,目前,像大箐口教学点这样的“微校”,在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中占到40%,学生则占到33%。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偏远、学生不多,贫困家庭比例高,大多一师一校,课程开不齐,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匮乏,处于政府教育资源投入末梢,面临财政困境。


目前,鹤庆县内包括草海镇马厂小学教学点、龙开口镇大箐口教学点、松桂镇文星小学在内共有6所村小、教学点获得资助,校舍建设已立项,项目援建资金共计190万元,新校舍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雷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3 08:25 , Processed in 0.0514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