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1828年-1829年,俄胜。 此次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领地的狂潮中,俄罗斯趁火打劫。当时,土耳其国内因希腊民族独立战争(1821-1829)而危机重重。俄罗斯撕毁了两国以前缔结的所有协定,并于1827年12月宣布对俄进行“神圣战争”。俄军利用希腊独立战争将土耳其拖得精疲力尽之际,挥师南下,进入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后经过土耳其控制的保加利亚,直逼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1829年9月土耳其被迫签订了俄土《亚得里亚堡条约》,俄国获得多瑙河口及附近岛屿、黑海东岸地区,土耳其承认整个格鲁吉亚和伊梅列季亚、明格列利亚并入俄国,土尔其支付俄罗斯1000万荷兰盾赔款。 第九次,1853年-1856年,土胜。 此次战争即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俄国借口“圣地”问题,发动的对土战争。当时法国和英国对沙俄帝国咄咄逼人的南侵趋势感到很害怕,这已经直接威胁他们在中东和东欧的利益。于是法、英参战,与土耳其结成同盟,俄国难敌三国联军,战败。根据1856年签订的《巴黎和约》,俄国把比萨拉比亚南部归还摩尔多瓦,实行黑海中立化。  第八次俄土战争的战场
第十次,1877-1878年,俄胜。 俄军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卧薪尝胆,进行了大幅的军事改革。1876年,俄罗斯的斯拉夫兄弟塞尔维亚人的起义被土军镇压,俄罗斯要求土军立即停火。上次赢过俄罗斯的土耳其政府严辞拒绝,于是俄军出兵。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得到了巴尔干的比萨拉比亚地区,以及在亚洲的巴统、卡尔斯、阿达等地。保加利亚及塞尔维亚在战后脱离了土耳其的控制。 不过这次土耳其以自己的战败帮了遥远的大清国一把。清朝的军队灭了盘踞新疆的阿古柏势力以后,俄罗斯占据伊犁迟迟不归还。左宗棠抬棺出征,准备武力收复,曾纪泽赴俄国首都进行外交斡旋。刚刚与土耳其打完仗的俄罗斯此时国库空虚,无力接着和清国开战,终于把吃下去的伊犁给吐了出来。 第十一次,1914-1917年,两败,平局。 人们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看作第11次俄土战争,俄国和英、法结盟,组成协约国,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阵营。1914年10月土耳其参战,在东线的高加索与俄国部队激战。开始占了上风,占了俄国高加索许多地区。但已沦落为“欧洲病夫”很快反胜为败,帝国精锐第九集团军被歼灭。俄国与英、法已订立战后分蛋糕的方案:伊斯坦布尔和黑海地区归俄国。幸亏1917年俄国因为战争国内爆发了革命,暂时救了奥斯曼土耳其。新成立的苏俄政府为尽快退出战争,与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同盟国签订《布勒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条约规定苏俄将阿达罕、卡尔斯、把统等原属于土耳其的地区交还给土。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同盟国战败,已经站稳脚跟的苏俄政府拒绝向这些战败国履行条约(俄国人的狡诈真是世代相传)。战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面临被英、法等协约国瓜分的悲惨命运。  第十次俄土战争中沙皇的近卫队
第十二次,1918年-1921年,平局。 由于“十月革命”,俄罗斯帝国境内成立了苏维埃政权,随即爆发了红军与白军的内战。英、美、法、意、日等国出兵干涉,帮助白军,土耳其也加入了干涉国团队。但那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身难保,基本上沦为协约国的殖民地,帝国只能用自己控制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大咽喉为干涉军提供后勤服务。1920年,凯末尔领导的军队击败了就要瓜分土耳其残存领土的协约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成为临时政府的首脑。1921年苏联与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政府签署《苏土友好条约》。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的苏丹制被废除,最后一任苏丹穆罕默德六世离开土耳其。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凯末尔将军领导下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但是,俄土三百多年的恩怨并没有了结。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政府和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当时都迫于眼前危机形势签订的友好条约只是权宜之计。很快,土耳其倒向西方,在“二战”胜利后几十年的“冷战”时期,土耳其一直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付苏俄的最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