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分钟看100年间的妆容改变中国篇 外国人这么看 你觉得呢?

[复制链接]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1:3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书婷

那个制作“1分钟看遍100百年妆容服饰变化”的美国团队,终于出了“中国篇”。

欧美日韩篇看个新鲜,到了中国,小编这一认真,还着实发现不少bug……一起来看看外国人眼中,一百年来中国美女的标准有什么变化。

1910年代……

柳眉,凤眼,长刘海两分,1900-1910年代被认为是现代时装的开端,关于“新女性”形象的讨论也在中国展开。但制作团队参考的造型可称不上现代。这位并不是无名之辈,而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谈恩美的外婆。1987年,谭恩美根据外婆和母亲的经历写成的畅销书《喜福会》, 描写了美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移民二代,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长辈之间的矛盾冲突,40周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版,后来还被拍成电影,从而影响了很多美国人对中国女性的理解。

1920-1930年代……

描眉,画眼,烫发,抹口红,身穿改良旗袍或其他各式时装,足登丝袜和高跟鞋,是当时摩登女郎的经典形象。城市化最前沿的上海被认为是中国最时髦的城市。

制作团队眼中的“20年代”造型,其实来自1936年上海某品牌香烟广告。

进入二、三十年代,城市化最前沿的上海被认为是中国最时髦的城市,“巴黎的新款,不消几个月就漂洋过海,出现上海百货公司的橱窗里。”

作为中产流行代表的《良友》画报创刊,每期以电影女明星、名媛名太等摩登女性作为封面女郎,所以如今流行的“名媛”这个称呼,其实是民国遗物。

左翼女作家丁玲还曾因其“文学天才”,被《良友画报》评选为标准女性之一,与胡蝶、阮玲玉等电影明星一起,成为当时人们眼中“摩登女郎”的代表。

而30年代后期,女装受国际时尚的影响更大,出现了西式连衣裙等及吸收更多西方元素的服饰,比如当时的著名杂志《良友画报》,就曾刊登许多女人穿着西式服装或改良式旗袍的图片,与一般的传统造型已经南辕北辙。

1940年代……

“巴黎的新款上市,几个月后就漂洋过海,出现在上海的百货商店。”各大杂志也开辟了时装专栏,除了请著名画家画时装插图,欣赏月份牌美女,1941年,《上海日报》举办“电影皇后”评选,“金嗓子”周璇当选。

1950年代……

先别管模特带的发箍……进入50年代,画风明显变了。新中国的劳动女性成为美的最高标准,1959年,黑龙江的农村姑娘梁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人们更熟悉的可能是她这张照片……

1960年代……

参考照片中的姑娘叫杨美玲,1964年,虚岁只有16岁的她回到祖籍原平县参加工作,调到县食品公司屠宰场当屠宰工。年轻的美国摄制团队不觉得这有多美,骄矜的(伪)女权主义者可能会跳出来说这是“扼杀女性美”,但她们或许不会反对这句话:“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一样能办到”。(1965年5月27日《人民日报》通讯《毛主席刘主席畅游十三陵水库》,报道了毛泽东与青年的谈话)

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和男子汉比高低的女性:大庆有女子钻井队;大寨有铁姑娘队;天上有女飞行员;海疆有海岛女民兵……

算了,外国人是真不懂,只管她们叫美女,太俗。(请猛戳)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徐书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4 15:06 , Processed in 0.0615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