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78|回复: 8

于凤至(图文)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发表于 2016-2-4 13: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凤至祖籍山东海阳司马庄,现乳山市乳山寨镇司马庄村。祖辈因灾荒落户郑家屯(现吉林省双辽市)。其父靠经商致富,为避风险,将家眷安置于怀德县大泉眼村(现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大泉眼村)。

1897年于凤至在大泉眼村出生,五岁入私塾,九岁到郑家屯。

十一岁时由父母订下婚约,对方是小她三岁的张学良。

1913年考入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4月,于凤至与张学良在郑家屯举行婚礼结为夫妇。婚后来到沈阳,住在“大帅府”。

虽然起初张学良对于父母的包办婚姻表示反对,但后来,于凤至赢得了张学良的爱慕和敬重。两人兴趣相投、相敬如宾,感情日益融洽。

公公张作霖也对这个儿媳妇喜爱有加。

由于她处事得体、有主见、待人真诚,在复杂的大帅府中也逐渐获得了普遍的欢迎和威望。
1929年,赵一荻来到沈阳,于凤至大为不悦,拒不接受。后来,经约法三章勉强应允:

“        赵四小姐对外没有夫人名分。对外国人称是你的秘书;对中国人称为侍从。        ”
不过,于凤至逐渐发现赵一荻对张学良的爱的确出于真诚,并且才智过人、精通英文、善于交际。自己需要打理帅府内外,不能常伴丈夫左右,如今他身边有这样一个体贴聪明的女人倒也不错,遂慢慢对她有了好感。加之赵一荻对她也颇为尊重,两人感情日甚,亲如姐妹。

1964年,为断绝张学良远走美国这一退路,蒋介石借张皈依基督教,按一夫一妻制的教义,一名男子不能同时与两名女子保持夫妻关系,逼迫张和于凤至离婚。

“        我和汉卿电话中说此事,他说:“我们永远是我们,这事由你决定如何应付,我还是每天唱《四郎探母》。”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给这个独裁者签字,但我也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结婚。汉卿的话“我们永远是我们”,够了,我们两人不承认它。宋美龄每年和我都互寄圣诞、新年贺卡。这年,她信封上仍然是写张夫人收。以后每年都如此。赵四不顾当年的誓言,说永远感激我对她的恩德,说一辈子做汉卿的秘书,决不要任何名分等,今天如此,我不怪她。但是,她明知这是堵塞了汉卿可以得到自由的路,这是无可原谅的。

张学良:“我这么地乱七八槽的,都是我太太(于凤至)把我放纵的。”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3: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29年1月,张学良为了稳固军权,欲处置守旧派代表杨宇霆、常荫槐。起初打算将其二人禁锢起来,但他与于凤至商量时,于说:

“        你能关得住他吗,张作相等人为他求情你是放还是不放?        ”
张遂决定处决之。张后来回忆时说:

“        真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


1933年,张学良被迫下野,4月11日于凤至随夫出访意大利,途中曾填词一首安慰沮丧中的丈夫:

越大洋乘风破浪,等闲千堵冰障。人言英雄志无量,空余豪气万丈。将门子,百将战骁勇何惧敌囚旺。一马平荡。叹成命难违,请缨无路,长啸叹沦丧。道甚么,外交可攘顽敌,国人急呼良将。问君此去何惆怅,蓄得青山树千丈。述衷肠,实难忘,永志塞外耻辱帐。慢动悲怆戕。青史无虚谎,黑白分明,笑对世人谤。

在意大利时会见了墨索里尼等,并辗转参访欧美诸国。之后,于凤至留在意大利,安排和照顾正在罗马读书的孩子。

1936年11月,意大利支持日本宣布承认满洲国成立,张家与时任意大利外交部长的加莱亚佐·齐亚诺私交破裂,于凤至携子女来到英国伦敦。


1937年,刚到英国的于凤至得到丈夫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扣押的消息,带病回国救夫。然而,多方奔走却毫无效果。她要求与丈夫一同承受牢狱之灾,从此经受了三年被特务严密看守的幽禁岁月。

起初,张常有自杀的念头,欲以此控诉蒋介石对他的囚禁,但于凤至劝之:

“        在军事法庭上,你光明正大地说明“西安事变”的兵谏,是为国家存亡的革命行为;是为了改正错误的政策而兵谏,并不承认有罪,这从得到蒋先生的允诺采纳我们的主张可以证明。既然我们认为不仅无罪而且行为正确,今天受到非法的囚禁,那就要学文天祥等仁人志士为人才是,我们心有正义,历史会有裁判,怎么能丧失信心?何况你对东北军几十万将士有责任,对西北军官兵有责任,对儿女有责任,你要战死在前线的心愿未遂,蒋帮如此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报应未见;所以,不但不能自杀,反而要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生命才对得起人,对得起大帅在天之灵。        ”
张遂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1940年,于凤至在贵州被查出患有乳癌,医院告知国内无法医治。且他们有一个儿子于伦敦轰炸中脑部受损,需亲人照顾。经张学良劝导、蒋介石同意,于3月去美,同时将子女接至美国照顾。

起初,于凤至不愿去美国,她说:

“        汉卿,知情的当然会知道我去美国治病是你的主意,可是不知情的人又会怎么看我于凤至呢?现在你也许被人当成了千古罪人,我想若干年后你也许就是千古英雄。到那时,世事剧变,物是人非,也许我们那时都不在人世了。我于凤至会不会被史学家们当成痛骂的对象?        ”
张安慰她说,他自己被囚,于只要照顾好在外的三个孩子,就是对张家最大的功劳。并且病好了也永远不要进蒋统区,要帮他完成揭开“西安事变”真相的心愿。岂料,这一去竟是他们夫妻的永别。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3: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夺标 于 2016-2-4 13:44 编辑

郭维城探访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女士
郭方成


1988年,郭维城在美国为争取张学良将军全面自由发表演讲。




1988年,郭维城在美国为争取张学良将军全面自由发表演讲。
跨越岁月的酷暑严冬,穿过漫长的历史隧洞,时光进入到1988年。这一年距西安事变已有52年。然而,张学良这样一位谋国至忠、爱国至诚的民族英雄,却枉遭蒋家父子的囚禁达半个多世纪之久,90岁高龄仍未获全面自由,实乃历史上罕见的奇冤大憾。
张学良将军为维护国家统一、争取民族解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承受的巨大牺牲、不幸遭遇和苍凉境况,深深地牵动着所有追求光明和真理正义的有识之士的心。为纪念西安事变,争取张学良将军早日恢复自由,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全美华人协会等六个群众团体联合召开“纪念西安事变52周年暨争取张学良全面自由研讨会”。经中国政府批准,原铁道部长郭维城作为唯一被邀请的大陆共产党人士应邀赴美,代表党和人民为争取张学良将军的全面自由而努力。
1988年12月12日,华盛顿天主教南韩馆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研讨会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社会名流和各界人士强烈要求台湾当局还张学良将军以人身自由。会上,郭维城发表的《张学良将军受人钦仰的性格、思想、行为》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在美国访问的20多天里,郭维城不知疲倦地为恢复张学良将军的全面自由而奔走呼吁,每天工作到深夜。圣诞节前夕,郭维城带着阎宝航之女阎明光及自己的女儿郭梅,两次特地来到洛杉机好莱坞山顶别墅,拜访张学良将军的夫人于凤至女士。
山顶别墅风景优美,室内布置也很雅致,圣诞树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灯泡和一些小动物模型。
那一天,于凤至刚刚起床,还没吃早餐。一见面,她就拉着郭维城他们的手说,“今天可见到国内来的亲人了……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啊!”郭维城、阎明光告诉她,国内的许多亲人和张学良将军的部下、东北大学的校友都十分想念她。于凤至频频拭泪,感叹不已,她说“这辈子恐怕难以再见到这些人了”。


交谈中,郭维城提到国内好几位她的亲朋故旧都已年逾90,还很健康。并告诉她,沈阳大元帅府的房子都还完好,老四合院门前已挂上“张学良将军旧居”匾额;锦州驿马坊张作霖的临时茔地保存很好;抚顺元帅林也具备移葬的条件……于凤至连连点头,表示欣慰。
过了一会儿,郭维城他们拿出了送给于凤至的小礼品:一条丝围巾,一筒龙井茶,两个健身球和两本书——《东北军史》和《东北大学史》。于凤至拿在手里,非常高兴,连忙告诉她的干儿子萧朝智,一定要买点圣诞礼品送给郭维城他们。郭维城他们稍坐片刻便匆匆告别。
第三天,也就是12月24日圣诞平安夜,郭维城他们按照事先的约定再次去看于凤至。于凤至早早地坐在轮椅上,等待着郭维城一行再次到来。身在异国他乡的于凤至是多么盼望早一些见到这些国内来的亲人啊!几十年天各一方的漫长思念,她不知有多少话要向亲人们倾诉。
郭维城他们走进了山顶别墅。一番寒暄过后,大家首先拍了几张照片,接着谈起于凤至的病情。于凤至说,她的内脏都还好,能吃能睡,就是右眼白内障,一直没有动手术,现在看东西写信都很费劲。另外,主要是由于长年患膝关节炎引起下肢瘫痪,不能行动,遇到阴天关节还痛。“年岁大了,治也难了。”郭维城他们告诉她,一般下肢瘫痪,在国内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是可以治好的;白内障也能摘除。只要她身体条件许可,最好能争取回国治病、探亲。于凤至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连连说那太好了。
接着,于凤至谈了许多往事,说她是辽北郑家屯人,父亲是开烧锅的。她和张学良的婚事完全是她父亲和张作霖包办的。于凤至还微笑着说,“我们结婚时我19岁,汉卿才16岁,还是个孩子呢,他一直称我大姐。”接着说,“我婆婆死得早,张老帅既是我公公又是婆婆,管我很严,每天都要按时去奉茶、装烟。”她边说边做手势示意。于凤至还说,她曾自己拿出部分钱在东北大学办个家政系。郭维城他们说,于凤至这位校友对东北大学是有贡献的。东北大学恢复校名的问题,经国内外许多人多方活动,国家已同意统一考虑安排。
过一会儿,于凤至又把话题转到张学良将军身上。她说,“汉卿这人好啊,很热情厚道,极富有正义感,一生从不负人。我们夫妻感情一直是很好的。”接着说,西安事变后张竟不幸被囚禁,她从溪口一直陪到江西、湖南各地,这种不自由的生活,精神实在痛苦至极。后来因为她身体不好,由赵绮霞来代替。哪料到转眼50年了!赵绮霞对张家是有大功的,真不易啊!并说,她和张学良常有通信往来。她指着摆在桌子上的两张照片说,这是他最近寄来的照片。她拿过来给郭维城他们看,一张是站着的,一张是坐着的。她又把照片接过去,看着照片深情地说:“汉卿的事情,我都是无条件支持的,只要对汉卿有好处,叫我死我就死!”于凤至还告诉郭维城他们,为了实现生不同床、死要同穴的愿望,她已经在洛杉矶玫瑰轩墓地为她和张学良买下了一块墓地。
夜已10时,考虑到于凤至的身体状况,郭维城他们准备告辞。于凤至同郭维城亲切地握手,同阎明光、郭梅亲切地拥抱,依依惜别。望着眼前这位孱弱的老妇,郭维城心中百感交集,往昔烽火岁月中的刀光剑影和近代史上一个个叱咤风云的面容都出现在眼前。历史是那样的悠远,又仿佛就在昨天。当郭维城他们说希望能在北京相见时,于凤至不禁热泪盈眶,他们也黯然良久。
在有识之士和民间团体的强烈呼吁下,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终于结束了在台湾的幽禁生活,启程赴美探亲。然而,此时,于凤至已经在一年前仙逝,她的愿望自然永远无法实现了。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3: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晚  景  淒  涼  的  于  鳳  至
----我給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當看護的日子
洛杉矶  芳玲
    在中國現代史上,張學良的名字是個抹不去的記憶。因著西安事變,他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家喻戶曉。因著他同趙四小姐的轟轟烈烈的情愛,他成為文學藝術作品中不衰的主角。然而在這場人生的悲喜劇中,還有一位主角,其存在一直被忽略了。她就是張學良的原配夫人于鳳至。人們只知道她四十年代來到美國,一直低調地生活在洛杉磯,既沒有回過臺灣,也沒回過大陸,直到過世,骨埋異鄉。筆者多少年來一直想探究於鳳至的晚年生活,日前有幸得知好友芳玲女士早年闖美時曾給於鳳至做過兩年看護。一個春日融融的上午,借著加州明媚的陽關,在芳玲女士漂亮的洋房中,我們聊起了這段往事,一窺於鳳至淒涼的晚年。----樊美筠。
由张黎执导,李雪健、文章、小宋佳等主演的电视剧《少帅》正在几大卫视热播。在最近播出的剧集中,文章扮演的15岁的张学良与小宋佳扮演的18岁的于凤至遵奉家人之命结为夫妻。有关张学良与于凤至的情感故事,亦成为不少观众关注的焦点。作者孟芳琳,1987年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国际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时,曾经给于凤至当过管家和护理,亲眼目睹了这个传奇女性的晚年生活。

  尽管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但有一幅暗淡的画面却始终定格在我的脑海:疏星点点的深夜,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山上,一幢平层别墅里,我搀扶着下肢几近瘫痪的老太太去了厕所,回到床上。老太太再也睡不着,倚靠着床头,失神的目光蒙着一层白翳,空洞地注视着窗外无边的黑夜。

  我知道,她已经这样眺望了快五十年。她能望到太平洋的彼岸吗?床灯下,稀疏的白发微微颤动,我知道她此刻心潮难平。她在想什么?当年东北大帅府的锦绣繁华?九一八事变的铁马冰河?还是陪伴丈夫在溪口、沅陵的幽禁岁月?

  她就是于凤至。像一颗来自久远的彗星划过夜空,在行将陨落的时刻,发出最后一道耀眼的光芒。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的人生轨迹与她有了交集。

  八十多岁时神态依然威严

  坚持要别人称她“张太太”

  1987年,美国洛杉矶,翻遍当地华文《世界日报》,我在角落里发现一则招聘启事:好莱坞山华裔老人急征管家,夜间护理,提供食宿,月薪600美元。

  第二天一早,我迫不及待地请朋友送去面试。雷克瑞治路2904号。开门的是一位叫郑太太的中年妇女,操一口台湾腔国语,领我进了餐厅。餐桌旁的轮椅里坐着一位头发雪白的老太太,皮肤白皙,形体消瘦,约摸八十多岁,有白内障的眼神显得有点茫然,但精神不错,紧闭的嘴唇透露几分威严。

  她看着我,发问,一口纯正的东北口音:“你是从中国大陆来的?”

  “是的,从上海来的。”

  “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我怎么知道她是谁呢?

  “我是张太太!”

  张太太是谁?我只好小心翼翼地问:“请问您是哪位张太太?”

  “这你都不知道?”她显然有些不快,“张学良,你知道不?”

  哇!我恍然大悟,连忙说:“张学良将军?当然知道。那您老就是,于——凤——至?”

  她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后来我知道,她十分在意“张太太”这个称呼,即使1963年与张学良离婚后,她仍然坚持要别人称她为“张太太”。

  接下来的面试就容易些了。老太太发问:“你读过大学吗?”

  “读过。”

  “哪所大学毕业的?”

  “上海复旦大学。”

  她指指自己的胸口说:“我可是读了东北大学文法科的。”

  我苦笑一声,心里说,那是自然的,东北大学不就是你老公创办的吗?

  “好吧,大学不怎么的。那英文懂吗?剑桥大学怎么说? 牛津大学怎么说?写下来。”她把餐桌上的纸笔推到我面前。

  当我写完后,她端详着,嘴角露出笑容,说:“你录取了!”

  最喜欢听人说大陆老百姓

  至今还牢记张将军张夫人

  跟老太太卧室相通的一个小房间就是我的睡房,只要老太太床头的铃声一响,我就必须立刻起身,搀扶她或是上厕所,或是擦身,或是喝水。平时她的起居饮食十分简单,早餐总是牛奶、面包。中午、晚上就更简单,因为牙口不好,永远都是猪骨头熬的浓汤放在冰箱里结冻,需要时挖几勺,放些菠菜、西洋菜等绿叶蔬菜加热熬烂,这样就面包吃。

  老太太最喜欢听我说大陆的老百姓至今还牢记张将军,牢记张夫人。说到“西安事变”,她笑了,话匣子打开了。

  于凤至字翔舟,父亲于光斗早年开烧酒作坊,发迹后富甲一方,任吉林怀德县商会会长,曾经慷慨资助过被官兵追杀的草寇张作霖。张作霖入主奉天以后,向于光斗面谢,在于府中见到美丽贤淑的长女于凤至,占了卦帖,说有“凤命”,便力主为张学良订下终身。俩人于1916年完婚,其时,张学良只有15岁,于凤至年长3岁。张学良参与父亲的军机大事,四处征战,她以长媳身份留守大帅府,协调张作霖几个夫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内务。待到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她毅然挺身而出,与五夫人一道隐忍悲痛,秘不发丧,巧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周旋,使张学良得以秘密潜回沈阳奔丧,并于无声中完成东北军政大权的移交。之后,她又全力支持张学良“易帜”,并在张学良诱杀杨宇霆、常荫槐等亲日元老派的策划中,起到他人不能取代的作用。

  但是,这个世界在男人眼里,也许都是权势和金钱,而在女人眼里,只有一个字:情。从老太太的讲述中,我能感受到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跟张学良这个男人的情义。

  写信问候张学良望再见一面

  得到的却是简单平淡的回复

  有几天,张太太的神情显得十分焦躁,总是叮嘱我去门外的邮箱查看有没有来信。

  郑太太告诉我,原来在我到来的前两个月,也即1987年7月份,于凤至从报纸上看到蒋经国在台湾宣布解严,已经有一些国民党老兵前往大陆探亲,她眼前一亮:被蒋介石幽禁了五十年的张学良应该可以彻底获得自由了吧?

  于是,她立刻托人写信寄到台湾。信中,她向张学良倾诉四十多年的分离相思之苦,希望在有生之年再见一面。这是俩人于1963年离婚后的第一次通信,深情款款,不能自已;嘱愿切切,只盼归鸿。

  9月底的一天,我在邮箱里见到一封从台湾北投发来的信,收信人是 Mrs. H.Z.Chang, 笔力十分苍老。应该就是了!我兴奋地跑回房,将信交给了于凤至。

  你能够看见她面部表情的变化。惊喜,激动,用颤抖的手直接撕开信封,都等不及我取来拆信刀。但瞬间,我发现她的面部表情又变了,双唇紧闭,嘴角拉了下来。讶异,不可置信,愤怒,失望,悲伤……她又反复看了几遍,便将信纸揉成一团,扔进桌旁的垃圾桶。

  是什么样的信能激起如此的轩然大波?我捡起信纸,展开一看,一张白纸上只有五十来个核桃大字:

  凤至姐:

  谢谢你的来信。感谢上帝,我的一切都很好。更感谢主,领导我在他里面有喜乐平安。愿上帝祝福你,愿你在他里面有恩惠平安。

  汉卿手启 九月二十一日

  就是如此的简单、平淡?那四十多年海天旷隔的倾诉呢?相期此生再见的回应呢?

  我能感觉到她那颗充满希望的心被彻底烧毁。连续几天,她失神地坐在轮椅里,只是茫然地看着前方。

  我知道,她此刻一定是回想起“西安事变”发生后,远在英国的她别离儿女,赶到浙江奉化去陪伴已被关押的丈夫。

  她也一定是回想起,当年张家派人从台湾到洛杉矶,带来张学良要求离婚的协议书,理由是张加入了基督教,教会不允许一夫多妻,他希望给身边的赵四以名义,让于凤至退出。她极度愤怒地拒绝,当即给远在台湾的张学良打电话,要亲自听他的一句话。张学良让她自己选择,说:“我们永远是我们。”这一句话像符咒,让她彻底缴械,同意离婚。

  接下来的日子,能明显看到老太太的身体衰弱下去,空洞的眼神里是深深的悲情。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3: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樊:聽說你見過於鳳至。是什麼機緣使你結識她?

芳:那是1987年秋天的事。那時我剛來美國留學沒有多久。象大多數窮留學生一樣,兜裏窮的叮噹響。剛來美國時帶的45美元早已經花完了。

樊:聽說那個時候出國憑護照和簽證只能兌換45美元?

芳:是的,這是上限了。你想45美元能花多久。好在我先生的兄弟在洛杉磯,可以免費住在他們那裏。這省了不少錢。但總住在人家家裏不是辦法,一間狹窄的公寓房裏,睡三個人,但只有一張床。由於鳳至我是女的,我被照顧睡在床上。他們兄弟倆只好打地鋪。就這還不時有人來短期借住。家裏總是人來人往。

樊:出門在外,中國人講究互相幫襯。

芳:我覺得這樣長期下來不是辦法,覺得應該走出去討生活,至少應該把住的問題解決了。於是去應聘一份護理工作。對我進行面試的是那家的管家。姓鄭。大家叫她鄭太太。介紹情況時,她告訴我我即將看護的這位老太太過去在大陸很有名。這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知道是誰?因為我自襯對中國近現代史還是蠻熟的。當鄭太太說此人姓於時,我就猜想是於鳳至。於是問是於鳳至嗎?結果證實真是於鳳至。

樊:我小時候在書中常常讀到過她,這次你是見到真人了。

芳:她的家坐落在好萊塢的山上。很大的一座院落。見的時候,老人是坐在輪椅上的。是管家把她推過來的。八十七、八歲的樣子。頭髮全白了。頭腦依然很清楚。她有白內障,她看你的時候總似乎是不在看你。

樊:第一次見面她跟你說話了嗎?

芳:說了。她問我是從那裏來的?我說上海。那個學校畢業的?   

    我回答復旦大學。

    聽到這裏,她一付不屑的樣子,似乎看不起復旦大學。我記得於鳳至是東北大學畢業的,似乎也只上了一年。為什麼看不起我們復旦呢?我心想你東北大學算什麼?但我沒有說。

樊:當然找工作要緊。她還問了什麼?

芳:問我知道不知道劍橋和牛津大學?我說知道。她又讓我把牛津的英文拼寫出來。

    我準確無誤地寫了出來。她似乎很滿意。問我何時過來?我說明天就可以過來。後來管家帶我看了我的房間。緊挨著於鳳至的臥室。有個沙發床,連著後院。風景很好。比我住的公寓真是有雲泥之別。我在這裏前後一共幹了將近兩年。

樊:這樣第一份工作就到手了。你具體做什麼呢?

芳:主要是晚上照顧她。就是值夜班了。她睡覺前服侍她,吃飯陪著她。

     他們在我房間安了個鈴。她有事就按鈴。這樣我白天可以到語言學校上課。給我的工資是600美元一個月。在當時那是好大一筆錢,想想我來美國只帶了45美元。那時的學費一學期是800美元,我哪里交得起,所以一直拖著沒有去上課,現在有錢了,可以上學了。

樊:大家都知道於鳳至很有錢,她的飲食是不是很奢華?

芳:其實很簡單。就是把骨頭湯熬好,放到冰箱裏凍著。到菜煮的爛爛的,放點肉湯。這是她的主要飲食。

樊:白天她幹什麼呢?

芳:大部時間都在想事情。似乎在追尋往事。我也時常跟她聊聊天。幫她驅趕點寂寞。

樊:你說什麼她最愛聽?

芳:我說雖然你在這裏很孤獨,沒有人知道你,但是在我們大陸你很有名。全國上下不知道你的名字的人很少。這話她很愛聽,可以說是百聽不厭。

樊:她四十年代來美國後就從沒有回過大陸和臺灣?

芳:沒有。臺灣是不能回去的。因為有趙四在那兒。大陸也不能去,因為那時張學良仍然處於軟禁狀態。她若會回紅色中國怕給張學良造成麻煩。

樊:她這個人看來是很有政治頭腦的。

芳:她是很有政治頭腦。非常顧全大局。有政治家的風度。有一種說法,當時如果於鳳至在張的身邊,西安事變或許不會發生。這只是一種說法。因為西安事變時的於鳳至也很年青。

樊:平時有沒有人常來看望她?

芳:她有兩兒一女。我去的時候,二個兒子都去世了。

     除了有兩個孫女在美國,身邊幾乎沒有親人。大孫女康妮到時常來,

     小孫女則很少過來看奶奶。此外就是有個乾兒子,幹女兒來過。

樊:不瞭解內情的人會以為於鳳至在美國過著何等幸福的生活,香車豪宅,兒孫環繞。現在看來她的一生其實是很不幸的。為成全張、趙二人,不得不忍痛與丈夫離婚。晚年身邊又無兒無女照顧。

芳:是呀。豪宅是豪宅。富有是真富有。她四十年代初來美國的時候,帶了些錢來,她很會理財,投資股票,投資房地產。在紐約專門請人替她管理股票。因為有錢,因此40幾年間從沒有出去工作過。

樊:但是倘若沒有自己的事業,沒有親情,沒有家人分享,錢再多又有什麼意思?

芳:我的感覺於鳳至的後半生真是在孤獨中渡過的。與她相比,我們一般人比她幸福得多。

    我是87年9月份去護理她的。這之前,她曾寫了封信給張學良。一年後,也就是88年她收到了張學良的回信。一看到信封,她當時就哭起來了。後來決定開信。她寫了許多,很長。結果回信卻出奇的短,只有幾行。大意是:風至姐,我一切都好。現在主的懷抱裏,希望你也在主的環抱裏,快樂平安。落款是張學良的字漢卿。

樊:看來信寫的好無感情。畢竟是結髮夫妻。又為你育有二兒一女。而且幫助你養大了趙四的孩子。總應該表達起碼的關心。

芳:老太太覺得很委屈。把信扔掉,但過一會又檢起來。最終還是扔到垃圾桶裏去了。這是他們之間最後一封信。以後就再沒有任何書信往來,直到她去世。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3: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凤至留影





左为青年于凤至,右为徐志摩发妻张幼仪

张学良夫妇与蒋介石伉俪

左2为宋霭龄

右为少年于凤至



中年于凤至

老年于凤至





于凤至与子女们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4: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一荻留影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4: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爱情故事,曾经是世人眼中一段充满浪漫和悲情的传奇,作为女主角,赵一荻的美貌、智慧和对爱情的追求,铸就了赵一荻“民国女神”形象。 5月26日,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将不久前拍卖获得的50余件张家藏品,包括于凤至与子女间往来信件、赵一荻艺术照,以及曾担任张学良的飞行员、私人助理的美国人海岚里昂的军服、胸章等,其中赵一荻的三张素颜生活照,让帅府博物馆工作人员也连称没想到。

海岚里昂是一名来自美国的飞行员和记者,1934年来华,成为张学良私人飞机的副驾驶、机械师。他亲历了西安事变,在张学良被监禁期间,成为赵一荻及其幼子张闾琳的私人保镖、监护人和财务经理。作为张家最信任的朋友,一直与张家保持着密切联系。 此次拍卖获得的藏品,多为海岚里昂收藏,被其后人在美国拍卖后,又流到国内,在中国嘉德2015年春季拍卖会上拍卖。 藏品中,有多封张家的私人信件。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在张学良大女儿张闾瑛写给于凤至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报纸没有写我爸爸的事情,只是说杨虎城也想与中央合作了……”也许是受了多年英国教育的缘故,张闾瑛的信中,汉字夹杂着英文,像极了后世曾经流行过的“港式英语”。

张学良二子张闾玗在信中,昵称母亲为“胖妈”,在这封写在西安事变后,于凤至从英国返回国内的信件中,张闾玗不忘提醒于凤至“一定给我三百镑买汽车”。

据帅府工作人员介绍,三张照片拍摄日期应该是在1939年前后,当时赵一荻旅居香港,并曾前往东南亚游历。照片拍摄者即为海岚里昂,当时作为赵一荻及其幼子张闾琳的私人保镖、监护人和财务经理,海岚里昂一直照顾着张学良的家人。

西安事变后,于凤至和赵一荻轮流陪伴在张学良身边。在赵一荻写给于凤至的一封信件中,提到自己不擅长理财和管理家庭,希望与于凤至互换位置,让于凤至来管理家庭,她自己去陪在张学良身边。对于时年不过30岁的赵一荻来说,这样简单的言语,蕴含着的,是对爱情的一往无前和忠贞。

对于儿女的管理,赵一荻也颇有见地,在一封写给于凤至的信中,她提到于凤至给孩子每个月的生活费500镑太多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分享到

  仙人掌在台湾随处可见,但开花却不容易,常常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见到这些鲜艳娇嫩的花。难怪会吸引赵一荻驻足不舍离去。



分享到

  本是大家闺秀的赵一荻亦能熟练使用缝纫机,自己动手,缝制衣被,抵御山中的寒冷。张学良拍照后写下“Edith(赵一荻)使用缝纫机”。张治中携女儿赴井上温泉,其女儿归来后说:“赵一荻的衣服大部分是自己做的。”





  研究明史,是张学良幽禁期间的一大“收获”,他不时托人买书,列出书单让家人请毛人凤帮助购买。宋美龄知晓后,专门请了一位明史专家到山里来“伴读”。青灯古卷,读史知兴替。



摘朵小花装扮自己,让平淡的生活增添些许亮丽的色彩。张学良、赵一荻在小院中种了许多花草



背景的建筑,是张学良、赵一荻及看守们洗浴的地方。引来的泉水,自己烧柴加热后,方得以洗浴。



 “Edith(赵一荻)花园戴帽全身像”。娇艳的美人蕉映衬着年轻的赵一荻,也许就是这一刻,让赵一荻和张学良感悟到了人生的愉悦。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4: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在山中,赵一荻依旧按自己的习惯生活着。修指甲,涂指甲油,始终保持着一份女人爱美的天性。



居家过日子,女主人总希望窗明几净,使自己有一个整洁的环境。井上温泉的住所,年久失修,难经风雨。张学良在日记中记载:“约在正午,暴风起,下午二三时左右,狂风暴雨,我们的住房到处漏雨,迁床搬东西,一夜未好睡。不知此次台湾灾情如何?反正总是苦些小百姓。




 这是张学良、赵一荻陪莫德惠在自己住处下方的球场上打网球后拍摄的。这张照片后来在各种书刊上常能见到。照片冲洗后,张学良题款送了一张给莫德惠,而这张是张学良自己保存的。准确的拍摄日期是1947年5月16日。左一为刘乙光,几乎在所有照片中,他与张、赵一直保持着“距离”,面无表情。


 散步时带着书,走累了,坐下看一会儿书。这是张学良的习惯。在日记中又将自己所思记下:“不忧不惧,不嫉不恨,乐天知命,海阔天空”。




  除了读书或户外的散步,很多时候,张学良是呆坐在屋内,泡上一杯茶,点着烟,静静地遐想,在缭绕的烟雾中,放纵无边的思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6 02:01 , Processed in 0.0762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