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77|回复: 23

对照记:刘涛为什么是中国国民美女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发表于 2016-2-12 18: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标按:我非常喜欢刘涛,她形体好,有多年京剧科班青衣功底;她演技好,从烈女、贤妻、观音菩萨到妖后,各个角色都很鲜明,不重样;她不仅经常饰演贤妻良母,生活中的她也是娱乐圈不多见的贤妻良母,少有绯闻。这次春晚她的古典美女造型深得人心。









她自身的条件,我们来看看,居然与儒家文化圈公认的两位大美女宋慧乔(韩国)、张雨绮十分相似,都是天然的小鹅蛋脸、柳眉、秋水眼、厚厚的樱桃唇以及纤秾合度的身材,以及非常合乎美术标准的头身比例,虽然是小脸但不是锥子脸。她的造型师似乎也努力以宋慧乔为榜样标本。

我们来看看她与小宋的对比(单数是小宋,双数是刘涛)


宋慧乔和刘涛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慧乔和刘涛




宋慧乔和刘涛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照记:刘涛为什么是中国国民美女(原创)

本帖最后由 夺标 于 2016-2-12 18:59 编辑

宋慧乔和刘涛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慧乔和刘涛







刘涛这张红衣极美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雨绮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涛的高挑不输给丹麦女记者,她在真人秀节目里好象一个大姐姐那样温柔体贴,呵护周全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金发美女酷似刘涛(刘涛也有点象韩国天然美女宋慧乔以及中国张雨绮),尤其那斜睨的秋波,可见刘涛的美是东西方兼容的东方美
尤其那斜睨的秋波



尤其那斜睨的秋波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夺标 于 2016-2-12 19:17 编辑

那么为什么刘涛、宋慧乔、张雨绮能够成为儒家文化圈广为认可的暖心美女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古典美女标准。

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以中国民族的审美观念为依据,以中国女性的生理特征为特色。这是因为中国女性身材相对娇小,女性外在生理特征不如西方女性发达突出,发黑且直,面部轮廓较平缓而且显得协调生动,眼睛呈黑色或棕色,皮肤细腻而呈淡黄色 ,整体曲线柔和匀称。
    对中国古代女性形体的审美观念,在各时朝代文人的著作中有许多的描绘。屈原的《楚辞》从审美的角度对美女的容色体态做了逼真的描写。在《大招》中有:“娥眉曼只”,“容则秀雅”。“小腰秀颈”,“丰肉微骨”等描述。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道:“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他在《神女赋》中写道: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曹植在《洛神赋》中写道: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渠出绿波。
    接着,又“近镜头”地具体描绘洛神的形体、容貌之美: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铺承权;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日本学者笠原仲二依据《诗经》、《楚辞》、《战国策》、《列子》、《淮南子》、《文选》等古籍归纳出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的美女的主要条件;年轻,身材苗条,肉体丰满,削肩,皮肤白皙细腻,黛眉明月,长垂的双耳,隆鼻,朱唇 ,齿如贝露,黑亮的浓发等。
    中国的各朝各代对美女的审美观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唐代的美女形象,在婉丽温雅外,又强调体态丰肥的健美。
    宋以后,盛唐时期的阳刚之美让位于宋代阴柔之美;开阔豁达的心胸代之以哀婉幽怨的柔肠;体态丰满、仪容典雅的丰硕之美,让位于孱弱纤细的清癯之美。女性病态美日渐成为女性美的模式。《西厢记》中崔莺莺是“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翠裙鸳绣金莲术,红袖鸾销玉笋长”,“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闻静以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明代以来,人们开始注重女性形体的完整的美。明代才女叶小鸾著有《艳体连珠》,分别吟咏妇女的发、腰、足和全身。叶小鸾的母亲沈宜修又作《续艳体连珠》除发、腰、足外,又吟咏了妇女的眉、目 、唇、手四个部位或器官,使得女性人体美更为完备。叶小鸾所吟咏,描绘的女性发、腰、足之美,正是明代重视缠足时期,士大夫们欣赏女性形体美的最重要的人体部位。头,腰,足三者皆美,则女性的整体形象也必然是美的。黑而长的秀发,柔软纤细的腰身,纤细窄小的脚就构成了明代标准的瘦美人。叶小鸾特别注意到女性全身整体形象的美:
    盖闻影落池中,波警容之如画。步来帘下,春讶花之不芳。故秀色堪餐,非铅华之可饰;愁容益倩,岂粉泽之能妆?是以蓉晕双颐,笑生媚靥,梅飘五出,艳发含章。
    美丽的女子,整个身影具有整体的美,而且她的美不是靠脂粉铅华所能打扮出来的,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优美的身姿,如花的双颊,柔媚的笑容构成了整体的美,就像梅花的美是五个花瓣共同构成的和皆的美;更重要的是,女性的美丽来自优秀的内在品质和修养,来自内在的美。
    身为女性,而且是容貌出众,才华超群的少女叶小鸾,她的女性美观念,比起当时的士大夫、文人来要进步得多。她不是从观赏、玩弄女性的角度来看待女性美,而是把女性美看作一种客观存在的、和皆的整体美,自然美与内在美相一致的完美形象。这是难能可贵的。
    明未清初人卫泳 的《悦容编》(又名《鸳鸯谱》)。是一篇有关女性美的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分为:随缘、葺居、缘饰、选侍、雅供、博古、寻真、及时、晤对、钟情、借资 、招隐、达观等十三部。
    文章对美女的选择、美女的居住环境、室内陈设、识字女子室内的书画、书籍,直到美女的修饰、化妆都有所论述。特别对美女的各种情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卫咏认为女子的美丑,没有绝对的、僵死的标准,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他说:“大抵女子好丑无定容,惟人取悦,悦之至而容亦至,众人亦收国土之享。”女子的美丑,只在于男人的主观爱好。有喜欢她的人,她的容貌在喜欢者的眼中就变得美丽了,众人也就跟着说这位女子美貌出众。也就是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基于这种对女性美审美标准的相对性的认识,作者提出选择美女(妻、妾)“要以随其所遇,近而取之,则有其乐而无其累”。而不要苛求,不要对女子吹毛求疵。主张选择女子要随缘分,而最美的女子是不容易遇到的,不要过分追求。“天地清淑之气,金茎玉露,萃为闺房。遇之者,若前世,若梦中,瑟鸣铁跃,剑合龙飞,一切关河岁月,都不能间隔。然非奇缘不遇。”没有“奇缘”是难于遇到绝色美女的,因而不能苛意追求她。遇到差不多的女子,只要有缘分就是好的妻、妾。“无才便为德,大贞出于淫,皆当弃短取长,安知不买骨致马,而天龙降于好画者哉!”提出了“弃短取长”的选择妻、妾的原则,主张要看到女子的长处,不要看其短处。这是颇有见地的看法,也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差一点的,甚至丑一点的,只要自己认为她美,她就是美女。这就是卫泳的美女观。

    《悦容编》对女性的情、态、趣、神作了淋漓尽致、惟妙惟肖的描绘,可视为封建士大夫、文人女性美审美情趣的集中代表。他说:“美人有态、有神、有趣、有情、有心。”她们的“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唇檀烘日,媚体迎风,喜之态;星眼微瞋,柳眉重晕,怒之态;梨花带雨,蝉露秋技,泣之态;鬓云乱洒,胸雪横舒,睡之态;金针倒拈,绣屏斜倚,懒之态;长颦减翠,瘦靥消红,病之态。
    美女的“情”也是多种多样的:
    惜花踏月为芳情,倚栏踏径为闲情,小窗凝坐为幽情,含娇细语为柔情,无明无夜,乍笑乍啼,为痴情。
    美女还有各种各样的“趣”:
    镜里容,月下影,隔帘形,空趣也;灯前目,被底足,帐中音,逸趣也;酒微醺,妆半卸,睡初回,别趣也;风流汗,相思泪,云雨梦,奇趣也。
    除六态,五情,四趣外,美女还有五“神”:
    神丽如花艳,神爽如秋月,神情如玉壶冰,神困顿如软玉,神飘荡轻扬如茶香,如烟缕,乍散乍收。
    卫泳认为,态、情、趣、神、心“数者,皆美人真境。然得神为上,得趣次之,得情得态又次之”。然而唯有得心,与美女心心相印,才是最难得的。所谓得心,既今天的“爱情”。男女真心相爱是最难得的。
    故有终身不得,而反得之一语,历年不得,而反之邂逅 ,厮守追欢浑闲事,而一朝隔别,万里系心。千般爱护,万种殷勤,了不动念,而一番怨恨,想思千古。或苦恋不得,无心得之;或现前不得,死后得之。故曰:九死易,寸心难。
    在明末清初,男女没有恋爱自由,选美女只是男性主动选择女性,所以很难得到女性对男子的真实爱情。在旧式婚姻中,绝大多数是无爱情的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极少数。因而,卫泳慨叹得女人的心最难。看来,卫泳是主张追求纯真爱情的。他认为“情一字,可以生而死,可以死而生”。他是以情反“理”的“理学”叛逆者。
    卫泳强调美女的一生都是美的,反对“美人迟暮”。“人老珠黄”的说法。他说:“美人自少至老,穷年竟日,无非行乐之场。”他把女性的一生分为少、壮、半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美的特色。“少时盈盈十五,娟娟二八,为含金柳,为芳兰蕊,为雨前茶,体有真香,面有真色”,是美丽女人的花季,是美女最美的时期。但是,美女壮年时有壮年时的优点。“及其壮也,如日中天,如月满轮,如春半桃花,如午时盛开牡丹,无不逞之容,无不工之致,亦无不胜之任。”女性的壮年时期,最为成熟,最旺盛,干什么都能胜任。“至于半老,则时及暮而姿或半,色渐淡而意更远,约略梳妆,遍多雅韵。调适珍重,自觉稳心。如久窖酒,如霜后橘。知老将提兵,调度自别,此终身快意时也。”女性半老以后,更是别有一种情趣。卫泳所谈美人,实际上是指妻、妾。他认为女人一生都是美的,因此要与所爱的女性终生相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相守;从晨至夜,时时刻刻相伴。
    清代戏剧家李渔的《闲情偶寄R26;声容部》是专论妇女生活起居的著作,可看作清代妇女研究的一部专著,其中对女性美多有论述。
    李渔的女性美观念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士大夫、文人女性美观念的集大成者。
    如果说卫泳的女性美观念是注重女性的神、态、情、趣之美,注重男女相亲相爱,以心相交的精神方面。那么,李渔的女性美观念则注重于女子的容貌、形体之美,既注重外在的美。李渔认为,“妇人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

    女性的美色第一在肌肤,而以肤色白为最难得。“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生为黄种人的汉民族,自先秦以来就以肌肤白为美,到明、清时代,这种“一白遮百丑”的观念更为强烈。李渔经过多年观察,总结女演员化妆的经验,认为某些肌肤不白的人,也可以使其变白。他把皮肤是否白嫩看作是女性美的第一标准。
    其次是眉眼。“面为一身之主,目又为一面之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李渔认为,女人的眼睛大小粗细与其人的情性刚柔,心思愚慧有密切关系。眉眼以细长清秀为最美,其性格必然柔和聪慧。
    再次为手足。手以“纤纤玉指”为最美,但具有“纤纤玉指”的女子太少,“十百之中,不能一二靓也”,因而在“或嫩或柔,或尖或细之中,取其一得”就可以了。美女的脚“但求窄小”而又善于走路者为最美。“直而正者,非止美观便走,亦少秽气。”
    最后是修饰,李渔认为女人“无论妍媸美恶”,都要讲究修饰。但他同时又指出,修饰不能太过份,也“不可不及”,而要适度。对妇女的衣着,提倡洁和雅 。“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他特别强调衣服的色调要与人的脸色相协调。“面颜近白者,衣色可深可浅;其近黑者,则不宜浅而独宜深,浅则愈彰其黑矣。”
    值得注意的是,李渔主张女性美是德、色、才的统一,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说,他认为“无才是德”是“前人愤激之辞”,是“见噎废食之说。”“吾谓才德二字,原不相妨,有才之女,未必人人败行;贪淫之妇,何尝历历知书?”才与德是可以统一的,兼备的。他主张妻为正室,应当以德为主;妾婢“原为娱情而设,所重在耳目”。因而婢妾更侧重于色与才。明未文学家叶绍袁认为“德才色为妇人三不朽”,李渔把德归属于妻,才色属妾,更接近于封建时代男性权势者娶妻纳妾的实际标准。
    李渔主张妇女所学技艺“以翰墨为上,丝竹次之,歌舞又次之”,而女工则是必修课。女子除了学会过硬的女工外,最好能读书识字,又能懂得琴棋书画,兼通歌舞,才艺双全,便是全才;稍懂些技艺也比一点不懂要好。主张女性要较全面的发展,这是颇有见地的。

    清人徐震著有《美人谱》。徐震以为美女有十条标准和情态,即容、韵、技、事、居、候、饰、助、馔、趣。容,就是容貌,以“螓首、杏唇、犀齿、酥乳、远山眉、秋波、芙蓉脸、云鬓、玉笋、荑指、杨柳腰、步步莲、不肥不瘦长短适宜”为最美。这是形体美的标准。韵,说的是韵致,如帘内影、歌余舞倦时的柔弱之态,倚栏待月的美态,等等 。技,即琴、棋、书、画、刺绣一类技艺。事,是指女性煎茶、焚香、看花、扑蝶等活动。居,是指美女居住环境,如金屋、玉楼、象牙床、芙蓉帐等。候,说的是美女在不同季节,不同时令的美态,如画船明月、雪映珠帘、夕阳芳草、雨打芭蕉等 ,把女性美与自然美景结合起来。饰,即美女的修饰,如珠衫、绡帔、凤头鞋、玉珮、明珰等装饰品及衣物。助,说的是梳妆、用具、书籍等辅助用品,如象梳、菱花、玉镜台、端砚、玉萧、毛诗、韵书等,甚至把“俊婢”也列入此类。馔,即美女的食物,如鲜荔枝、山珍、海味之类。趣,则是指美女的情趣,如醉倚郎肩、兰汤昼沐、眼色偷传、微含醋意,等等。
    清中叶以后,特别是晚清时期,一些封建文人迷恋小脚,写了不少品评、吟咏、玩赏小脚的文字,女性美走向畸形。
    总结明、清士大夫、文人的女性美观念,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一、年龄。以年轻为美,大约以青春为最美:也有人主张不同年龄段,各有长处。
    二、容貌。中国古代最重视容貌美。头发以黑而有光泽为美;眉以细长而弯为美;目以弯细含笑为美;口以小为美;齿以整齐洁白,形如扁贝为美;脸以鹅蛋形为美;肌肤以白晰柔嫩为美。所谓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唇 红齿白者便是美。
    三、体态。先秦至唐,大体以体长个高为美,所谓颀硕丰艳之立美。宋至清,多以体材适中为美,“修短得中,襛纤合度”,“不肥不瘦,长短适宜”是最理想的身材。腰以纤柔为美,所谓“杨柳细腰”;手以纤细柔嫩为美;足以纤小正直为美。整个体态,以身材苗条而肉体丰满,体态轻盈、舒徐优雅如弱柳临风为美。中国古代女性美标准中,一般不太注意身体的曲线美及身体各部位的比列,而以体态婀娜多姿为美。
    四、情态。古代文人才子很注重女性的“态度”美,李渔所谓的“媚态”,也有称为“神韵”美的,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韵味”,如《美人谱》所说的“嫣然巧笑”,“临去秋波一转”等;卫泳所说的美女的态、情、趣、神、心等。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们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五、修饰。古代文人一般多主张适度修饰。修饰要与女性的体貌相协调;要与其家境,经济条件相适应。这一点于今仍有现实竟义。
    六、德、色、才、艺的完美统一。一些文人,尤其是唐代文人多追求女性的才、艺之美,追求德、色、才、艺的完美统一。李渔还具体地论述了德、色、才的关系,主张女性应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清人吴震生,提倡“色期艳,才期慧,情期幽,德期贞”的德、色、才情统一的女性美标准。
    与西方国家不同,古代中国人缺乏欣赏人体美的传统,无论男女裸体均被为羞耻之事。女性的裸体更忌暴露。艺术对形体的表现手法也远不如西方国家。
    中国出土文物中,四川彭县汉墓中的男女拥抱接吻的石雕,江苏漣水汉墓中的一男二女怀抱铜像,这两件作品皆人体比例失调,与古希腊那俊美的人体雕塑作品相差甚远。
    在绘画方面,明朝的春宫图中绝大部分作品人体比例失调,通常是头大身小,偏于肥胖。********作品中成就最高的要算1630年的《新刻绣像评金瓶梅》中的200幅本刻插图。其中有几十幅插图出现了男女裸体,人体比例匀称美观。
    关于人体美的文字描述,在《长生殿》“窥俗”一节,有这样的表达:
     亭亭玉体,宛似浮波菡萏,含露弄娇辉。轻盈臂腕消香腻,绰钓腰身漾碧漪。明露骨,泌雪肌。一痕酥透双蓓蕾,半点春藏小麝脐。

    《杂事秘辛》一文,托名汉代“ 天名氏”,通常被认为是明代的伪托之作,该文记载:汉武帝想册立梁商16岁的女儿梁玉莹为后,事先派一个叫吴姁的女官,前往检查梁莹的身体。这份记录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女性形体的审美观念。
    目波澄鲜,眉妩连卷,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肌理腻洁,拊不留手。
    规前方后,筑脂刻玉。胸乳菽发,脐容半寸许珠。私处坟起,为展两段,阴沟渥丹,火齐欲吐……
    血足荣肤,肤足饰肉,肉足骨骨。长短合度,自颠至底长七尺一寸,肩广一尺六寸,臂视肩广减三 寸,自肩至脂长,各二尺七寸,指去掌四寸,肖十竹萌削也。髀至足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
    该文把一个发育健全的美少女在身体上应具备的条件详细地描述出来。
    东方女性的心理情感特征表现为温柔、含蓄、细腻、端庄、娴雅、稳重、仁慈、娇弱,感性中理性,自然中渗透着社会性。

    《诗经》曰:“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辜鸿铭在《中国妇女》一文中解释道:“窈窕”两字与“幽闲”有同样的含义。从字面讲。“窈”即幽静的、恬静的、温柔的、羞羞答答的,“窕”字则是迷人的、轻松快活、殷勤有礼的。“淑女”两字则表示一个纯洁或贞洁的少女或妇人。“窈窕淑女”是古代中国理想的美人。她们受到社会的推崇,一方面是她们的形体条件,更重要的是她们具备当时社会所要求的“妇德”。
    根据礼教,中国古代社会对女人有一整套复杂而又严格的训练在等待她们。这套被称为“妇学”的训练计划包括4个方面: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不难理解,那是指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容貌衣饰、持家技能:
    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礼R26:天官冢宰》)
    其中思想品德一项最为重要。
    信,妇德也,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 《礼记R26:郊特牲》)
    以这种从一而终、三从四德为基本原则的妇学,被各种儒家典籍反复地论述,展开详说: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文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妇人不贰斩者,犹曰不贰天也,妇人能贰尊也(《仪礼R26;丧服》)
    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所从也(《春秋榖梁传》)
    夫者扶也,以道扶接;妇者服也,以礼屈服(《白虎通》)
    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者也(《孔子家语》)
    至后仅开始又涌现出“妇学”教材的女作者。首先是班昭撰写出第一部专著《女诫》刊布于世之后,获得了极大殊荣。按她的理解,探幽发微,给予了阐释:“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行违神袛,天则罚之,礼义注愆,夫则薄之。”一-其中并无新内容,但班昭的扬名使后来者群起效尤。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夺标 于 2016-2-12 19:18 编辑

唐儒宋廷枀,家有五女皆自负清高,誓不嫁人;五女从小有奇志,不爱红妆爱文章。长女唐若莘执笔著《女论语》,次女唐若昭等为之作注,书成惊动朝廷,获通报嘉奖并奉召入宫;《女论语》经中央决定发行全国。这部妇学教材语言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及富才华: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

    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

    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

    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

    莫窥外壁,莫出外庭。

    出必掩面,窥必藏形。

    男非眷属,莫与通名。

    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

    女子出嫁,夫主为亲。

    前生缘分,今世婚姻

    将夫比天,其义匪轻。

    夫刚妻柔,恩爱相因。

    居家相待,敬重如宾。

    夫有言语,侧耳详听。

    夫有恶事,劝谏淳淳。

    莫学愚妇,惹祸临身。

    夫若外出,须记途程。

    黄昏夫返,瞻望思寻。

    停灯温饭,等候敲门。

    莫学懒妇,先自安身。

    夫如有病,终日劳心。

    多方问药,遍处求神。

    百般治疗,愿得长生。

    莫学愚妇,全不忧心。

    夫若发怒,不可生嗔。

    退身相让,忍气吞声。

    莫学泼妇,闱闹频频。

    粗丝细葛,熨贴缝纫。

    莫叫寒冷,冻损夫身。

    家常茶饭,供待殷勤。

    莫教饥饿,瘦瘠苦辛。

    同甘共苦,同富同贫。

    死同棺椁,生共衣衾。

    能依此语,注乐瑟琴。

    如此之女,贤德声闻。

    除此之外,晋时张华作《女史箴》;唐时太宗长孙皇后作《女则》30卷,皆用以为内庭后妃的训导。陈邈妻郑氏则有《女孝经》18章,垂范后世。到明清之季,“女教”已成为一门浩瀚的学问,清初时王相筛选出《女诫》、《女论语》、明成祖孝文皇后的《内训》和王相之母所撰《女范捷录》四种,汇编为一部,冠名叫《女四书》,使之流布华夏。

    根据中国古代社会的需求,当时女人的“妇德”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纯洁。女子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其纯与清白。“妇女不要求特别有才智,但要谦恭、腼腆、殷勤快活 、纯洁坚贞、整洁干净,有无可指责的品行和完善无缺的举止。”(辜鸿铭《中国妇女》)

    第二,幽闲。这是一种安详、宁静的美德。它是和轻浮、急躁、粗俗等举止对立的,朱熹说:“幽闲贞静,最好女子家,只是精神不露,意态深沉,第一美德也。”

    第三,贞固。贞固是一种操守,主要指妇女的节操。儒家的两性观念既不是禁欲主义,也不是纵欲主义,而是主张用礼制去节制引导情欲。先秦时期的贞操观念还是比较宽松的,还没成普遍的社会心理。宋以后,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贞操观念发展到绝对化阶段,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也成为衡量一个女性是否纯洁的重要标志。

    第四,温惠。温惠即女性的心地要敦厚、仁慈温和、慈祥、谦恭、有礼、富有仁爱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宋玉的《神女赋》、曹植的《洛神赋》、陶潜的《闲情赋》、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东方美女的这一特质。

    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体现了先秦女性美的观念,它“在汉疋族集体意识中确实积淀为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从曹植的《洛神赋》一直到《金瓶梅》和《红楼梦》,每当文人欲表达女性的性爱和美艳时,总是自觉或不自学地回溯到这个原型。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描写女性的最杰出的著作,书中的薜宝钗和林黛玉,从女性美的角度看,代表了自先秦至清代古典女性美的两种不同典型。

    薜宝钗的形象风度是这样描写的:“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她的一言一行,不像林黛玉那样的任性流露,常常经过深思熟虑,形成她的稳重平和的女性特征;她“轻言寡语,端庄凝重”,生活上自甘淡泊“不爱花儿粉的”;她善于待人接物,善于理财治家通晓庶物;她纵览群书,多才博识,对古典文学颇有修养,但是,深固的传统意识已使这位少女失去了天真、稚气和单纯,表现为一种成年人的稳重和世故。

    林黛玉的美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懦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是一个具有气质的女性,敏感、灵秀、自尊、娇贵、清高、多疑具有很高的诗歌才能。她的一言一动都散发着一种“美人香草”的韵味和清气通人的风格。

    如果说薜宝钗是属于唐代的端庄丰艳美的范畴,那么,林黛玉由属于《楚辞》宋词中所表现的纤柔病弱的美女范畴。


    中国古代女性注重服饰美:

    中国古代地大物博,农业生产力发达,中上层统治阶级把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都用于自己的享乐。他们用华丽的衣服和精美昂贵的饰品来打扮妻妾,以满足他们感官和精神上的需要。

    战国时期,女性修饰风气逐渐流行,汉代相当普遍。《陌上桑》中的采桑女,《孔崔东南飞》中刘兰芝等都装饰得相当华丽。魏晋六朝时期,美色至上的社会心理导致女性装饰的进一步发展。唐代女性的修饰美达到空前的地步。唐代仕女图服饰新奇、精巧、艳丽。明清时期,从《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可以看到当时女性修饰之盛。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曹雪芹这样描写王熙风出场时的服饰和风度: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顶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花大红洋缎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花洋褶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稍眉,身骨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东方女性的服饰,在儒家礼制的影响下,禁忌身体的裸露,而是用衣服把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严禁曲线外泄.女性身体的体形线条不见了,对外展示的却是如花似锦的服饰。

    服饰成为个人地位、身份和财富的外在标志。


    中国古代美女心须具备哪些条件?
    古时候的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这些美女个个艳丽出众,有些甚至具有倾国倾城之姿。综合上述中国古代女性在形体、心理情感和服饰等诸因素,古典美人网编辑丹青总结了一下——中国古代的美女心须具备一下条件方可称为美女。

    1、乌发蝉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女人的秀发应该象黑漆一般乌黑油亮。站立的时候,长发就象黑瀑布一般直泻而下,不但要有光泽,还要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所谓“蝉鬓”,是指两边的鬓发要薄如蝉的两翼.

    “乌发”一词,在《左传》中就曾出现过。而“蝉翼”的起源,则是魏文帝后宫一位叫莫琼树的美女所梳的发型,她的鬓发梳的象蝉翼一样薄而且美。宫中的其他女性争相仿效她的发型,因此便有了“蝉翼”一词出现。

    2、云鬓雾鬟。云鬓雾鬟是形容女人的发髻如云雾一般,高高束起。

    相传发髻的由来是由女娲所创。她用羊毛编结成细绳,结在发后,再用竹枝做成的“筓”把头发盘结成“髻”,前汉成帝的宠姬和德,沐浴时,喜欢在头发上洒些香水,再把发丝轻轻挽成髻,模样十分迷人,因此很得汉成帝宠爱。

    后汉明帝时的马皇后,头发又长又浓又密,她的头发可以挽起高高的发髻,剩下的头发还可以绕发髻三圈。

    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了略为倾斜的“堕马髻”。由于相当优雅美丽,因此这种发型一时蔚为风尚,许多仕女纷纷模仿,使堕马髻大为流行。

    据说汉文帝的皇后每天化妆时,都会有一条青蛇从床底下爬出来,在它面前盘起身体。皇后觉得青蛇盘身的形态很美,便按着那种形态把头发挽起成鬓,果然相当神奇而美丽。由于那条青蛇每天都从不同的姿势盘屈身体,因此皇后每天也会变换不同的发型。当时人们便把皇后这种美丽的发鬓称之为“灵蛇鬓”。

    3、蛾眉青黛。周朝的女人,流行画眉,先把眉毛剃去,再以“黛”来自由描绘眉毛的形态。所谓“黛”就是用笔把眉毛处涂黑的意思。在《诗经》和《楚辞》中,形容美女的眉毛为“蛾眉”。所谓“蛾眉”就是眉型象蛾的翅膀般淡而自然。这种眉毛,是当时最流行的眉型之一。

    汉初诗人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她的眉毛如远山般,既长又弯曲,十分美丽,因而赢得了“眉如远山”的美名。

    隋炀帝的爱妃吴绛仙也很擅长画眉,因此颇受炀帝的宠爱。不仅如此,炀帝还命令宫女们向她学习,画上这种称为“蛾绿黛”的眉型。当时的宫女都是使用由波斯进口的一种叫做“螺子黛”的颜料来画眉的,可是这种颜料价格昂贵,如果宫中的后妃全部使用的话,一天至少要消耗五箱以上。因此,宫女们只好在螺中混入一种铜的绿粉来使用,只有吴绛仙能使用纯粹的螺子黛来画眉。由此可知吴绛仙受宠的程度了。

    4、明眸流眄。除了嘴巴以外,眼睛也是传达盛情的工具之一。有句成语“眉目传情”,说的就是这回事。一对美丽的眼睛,自古以来就是形容美人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明眸”指的就是又黑又大的眼睛,而“流眄”也就是俗称的“抛媚眼”。试想,一个女人如果用一双美丽的眼睛,似笑非笑地向男人抛媚眼,那么男人便会很容易被诱惑了。

    5、朱唇皓齿。顾名思义,朱唇皓齿便是红艳艳的嘴唇和白皙的牙齿。所谓朱唇轻启,贝齿微露,红唇不仅可使牙齿显得洁白,而白皙的牙齿更能衬托出嘴唇的鲜明色彩,因此这两个条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6、 玉指素臂。自古以来,中国便相当重视手指。有一种算命方式“摸骨”,摸的就是指掌。一个美女不但要把指甲留得很长,同时还要修剪得很整齐。有人说十指可以代表一个人一生的巧拙,同时跟人生的兴衰荣枯也有很大关系。手指纤细的人多半相当聪颖,指尖尖细表示具有智慧,肘部丰满,手臂圆润的人,容易成功。最理想的手指应该是指头尖,手指细、长,柔嫩。符合这些条件的手指,便是大们平时所称的“纤纤玉指。

    手指之外,美人的手臂,还必须细白、柔嫩,如凝脂般丰满、圆润而具有弹性,这样的手臂,便被形容为皓臂、素臂。

    7、胖瘦得宜。中国的美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唐朝杨贵妃般肉体丰盈的美女,(可喻为牡丹);另一种则是汉朝赵飞燕型的纤细美女,(可以喻为杨柳之姿)。也就是娇艳诱人的贵妇型美人和既理智又有气质的纤瘦美人。在这两种美人中,中国人还是比较偏好后者。因此,多半的文学、史书中所称颂的美女,都是属于纤细型的,例如,楚灵王对细腰的女子特别感兴趣,因此后宫的女子便拼命减肥,希望能博取楚灵王的喜爱,因此后宫因而饿死了不少的女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更是这样清瘦的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代表。

    除了纤瘦细腰之外,肌肤也必须晶莹剔透,最好能象雪一样洁白。“雪肤”也是一个美人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8、莲步小袜。“莲步”是形容缠过足的女人移动步伐时的模样,“小袜”则是指缠足的女性所穿的小小的袜。因为后面有专门一章叙述“缠足”,因此这里省略不提。

    9,红妆粉饰。这里指女人抹上白粉搽上腮红的模样。“白粉”的出现,大约是在商未周初(公元前七世纪),而红粉的发明则稍迟。大约到了春秋时(公元前五世纪)才被使用。

    所谓白粉,就是铅白、铅粉,也有人称其为铅华或直接称为“粉”,据说是夏禹发明的,不过,也有人说是商纣王所做的,然而女性普遍地在脸上涂抹白粉,却是在周文王的时候。

    至于红妆,最早,女性是将一种被称为“朱”的染料涂在脸上,后来才懂得使用胭脂。据说,胭脂是北方匈奴所发明的。燕国便栽种了很多制造胭脂的植物。匈奴称自己的妻子为“阏氏”,也就是可爱如“胭脂”的意思。阏氏不仅和胭脂意义相同,连发音也很是相似。

    10、肌肤芬芳。美女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不过并不是胭脂的香味,而是由女性肌肤中自然散发出来的香气。

    春秋时代,越王勾践曾把绝色美女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据说,西施身上便会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香气。她沐浴过的洗澡水,被称为“香水泉”,宫女们都争先恐后地希望得到这种“香水泉”。如果把这种水洒在屋里,整间屋子都会弥漫着迷人的芳香。

    除此之外,汉朝的飞燕、合德,唐朝的瑶英及清朝香妃等,据说都是肌肤中带香味的美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求女人漂亮一些本不为过,但在中国封建时代,女人被视为玩物,而没有独立人格,所以不论是女性的爱美,还是男性的赞美,往往带有那种低级趣味的色情气息。香艳、淫移文学的盛行,原因也正在这里。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古代美女的十大標準:
  
  1、膚若凝脂
  
  “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細膩而潔白。“膚若凝脂”,皮膚光滑、細膩而潔白,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準之一。
  
  女人形體美,首先要看肌膚,而膚色白最為難得。《詩經》云:“素以為絢兮”,素者,白也。“婦人本質,惟白最難。常有眉目口齒般般入畫,而缺陷獨在肌膚者”(清?李漁《閑情偶寄?聲容部》)。古有“一白遮百丑”的說法,皮膚是否白嫩往往被看作是女性美的第一標準。
  
  “膚若凝脂”出自《詩經?衛風?碩人》,形容春秋時衛庄公夫人庄姜的肌膚之美。可以說,生為黃種人的漢民族,自先秦以來就以肌膚白為美。如左思《嬌女詩》:“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周邦彥《南柯子》:“膩頸凝酥白,輕衫淡粉紅”等。
  
  作為白的極致的“雪”和晶瑩透明的“冰”,也常被用作修飾美女的肌膚。“冰雪”一說出自莊子《逍遙遊》:“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後世借用者很多,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眉如翠羽,肌如白雪”;溫庭筠《菩薩蠻》:“鬢雲欲度香腮雪”;五代薛昭蘊《浣溪沙》“倚風凝睇雪肌膚”;吳文英《賀新郎?湖上有所贈》:“雪玉肌膚春溫夜”;清?蘇曼殊《本事詩》“烏舍凌波肌似雪”等。古詩詞中有一個流行的術語是“玉骨冰肌”,蜀主孟昶在《玉樓春?避暑摩訶池上作》中贊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蘇軾《洞仙歌》中轉述此詞:“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蘇軾在另一首詞《西江月?梅花》里借用了這個說法:“玉骨哪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表面是詠梅花,實際上暗指他的伺妾朝雲;楊無咎《柳梢青》也有“玉骨冰肌,為誰偏好”。
  
  在描寫女子身體的詩句中,“玉”字出現的頻率遠超過“冰”、“雪”兩字。中國人偏愛玉,因為“玉潤而不污,是仁而至清潔也”(《春秋繁露?執贄》)。光潔溫潤的“玉”,也常用作形容美女的肌膚。如江淹《麗色賦》“仙藻靈葩,冰華玉儀”;柳永《晝夜樂》“膩玉圓搓素頸”;柳永《合歡帶》“一個肌膚渾似玉”等。據《王子年拾遺記》記載:劉備的妻子甘皇后玉質柔肌,姿態光艷。一次劉備召甘後到白綃帳中。下屬遠遠望去,只見帳中的甘皇后好比月下聚雪。河南進獻一個玉人,高三尺。劉備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後。甘後和玉人潔白齊潤。劉備說:“不意我玉人乃有兩也。”
  
  以上詩詞分別用“脂”、“皎”、“酥”、“冰”、“雪”、“玉”、“素”等字眼,形容身體之白凈、光潔、柔滑。
  
  2、明眸善睞
  
  明潔靈動、富有神韻的眼睛,也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準之一。
  
  女人之美,焦點在眼睛。“面為一身之主”(李漁《閑情偶寄?聲容部》),而目又為一面之主。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察心之邪正,莫妙於觀眸子。”李漁認為,女人的眼睛大小動靜與其人的情性剛柔、心思愚慧有密切關係。“目細而長者,秉性必柔”;“目善動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聰慧”。
  
  “明眸善睞”出自曹植的《洛神賦》,形容洛神的眼睛明亮靈活,善於顧盼傳情。美目顧盼生姿,更增美女媚態。中國古代文人對美女眼睛的描寫,虛寫多於實寫,特別注重眼睛的魅力,或者說眼睛的神韻。如《詩經?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李延年《北方有佳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曹植《美女篇》:“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陶淵明《閑情賦》:“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曹雪芹《紅樓夢》:“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等,也都是描寫美目光彩之魅力的千古名句。
  
  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一清見底。中國古代詩詞曲賦中也常用“秋水”、“秋波”之類的說法,來形容美女清澈明亮的眼睛。如《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揚”,“清揚”是水汪汪的意思,以汪汪的清水比喻靈動明麗的眼睛;晏幾道《採桑子》:“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覺未多”,以“千斛明珠”比喻明潔靈動而溫情脈脈的眼神;唐代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仁秋水”,以秋水比喻明潔的眼池;唐代元稹《崔徽歌》:“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蕩秋水橫波清”,以“琉璃瓶”、“秋水橫波清”比喻明潔而靈動的眼睛;劉鶚在《老殘遊記》中寫道:“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養著兩丸黑水銀……”,以“秋水、寒星、寶珠”比喻明澈有神的眼睛,以“白水銀里養著兩丸黑水銀”比喻又黑又亮的瞳仁;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女子的眉眼常用“眉蹙春山,眼顰秋水”等。
  
  3、雲發豐艷
  
  烏黑、亮麗、濃密、修長是中國古代美女頭髮的審美標準。
  
  “雲發豐艷”出自司馬相如的《美人賦》。“雲發”,形容頭髮象烏雲一樣又黑又濃;“豐艷”,則形容頭髮不僅濃密,而且亮麗有光澤。
  
  中國傳統的審美觀以烏黑濃密的頭髮為美。古詩中常用“雲”字來形容美髮的烏黑濃密,如《詩經?鄘風?君子偕老》:“鬒髮如雲,不屑髢也”。“鬢”意為頭髮濃密而黑,“髢”意為假髻。這句古詩讚美了濃密而漆黑的頭髮有如天上的烏雲,擁有這樣一頭黑髮便不屑於使用假的髮髻了。再如和凝《臨江仙》:“雪肌雲鬢將融”,溫庭筠《菩薩蠻》:“鬢雲欲度香腮雪”,將雪白的肌膚與烏黑的鬢髮對照描寫,更襯托出鬢髮之美。古代婦女的髮型以髮髻為主,只有濃密的頭髮方能梳理出花樣繁多的髮髻式樣。由於濃密的頭髮不是所有婦女都能天然擁有的,故而假髮興盛起來。假髮的興盛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古人對濃密頭髮的喜愛和追求。
  
  中國傳統的審美觀以烏黑亮麗的頭髮為美。古人常用“鑒”字來形容美髮的烏黑髮亮。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左丘稱讚仍氏所生之女“鬒黑而甚美”,並將她那一頭黑亮而充滿光澤的頭髮比作銅鏡。又如《昭明文選?七辨》:“鬒髮玄髻,光可以鑒”;蔡邕《青衣賦》:“玄發光潤”。“鬒”和“玄”都是稱讚發黑的詞語。
  
  中國傳統的審美觀以長發為美。我國古人對婦女的長髮情有獨鍾,如《新唐書?后妃傳》記載,唐高祖之妻竇皇后出生時發垂即過頸,從三歲開始發與身等,及長大成人更是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烏雲。南朝虞通之《妒記》記載,晉明帝時,蜀主李勢女兒被大司馬桓溫納為小妾,桓溫的妻子,妒火中燒的康長公主,由於看見李有一頭委地的長髮而不忍殺之。又如《陳書?高祖紀》載:“張貴妃髮長七尺,鬒髮如漆,其光可鑒”。七尺只是一個概數,形容女子的頭髮甚長,美態可掬。
  
  雲發飄飄是一種美,更多的則是將頭髮綰成髮結,盤在頭頂、腦後、或垂在兩邊,稱為髮髻或髻子。古代女子髮髻式樣繁多,爭奇鬥豔,唐?段柯古所著《髻鬟品》中列舉的歷代宮中髮髻有近三十種,清?鮑協中著《續髻鬟品》,又加上近四十種。比較流行的大概是徐士俊《十髻謠》中的十種,分別為:鳳髻、近香髻、飛仙髻、同心髻、墮馬髻、靈蛇髻、芙蓉髻、坐愁髻、反綰樂游髻、鬧掃妝髻。
  
  4、蛾眉青黛
  
  細長、彎曲、淡青色是中國古代美女眉毛的審美標準。
  
  古人將眉毛稱為“七情之虹”,因為它表現出不同的情態,並使臉更加具有立體感。實際上,古詩中對女性身體的描述,關於眉毛可能是最多的。其中,主要強調兩點:細長和彎曲。如司馬相如《子虛賦》:“長眉連娟”;曹植《洛神賦》:“修眉聯娟”;白居易《上陽白髮人》:“青黛點眉眉細長”;陸龜蒙《陌上桑》:“長眉亦似煙華貼”;溫庭筠《南歌子》:“鬢垂低梳髻,連娟細掃眉”、“髻鬟狼藉黛眉長、欲斂細眉歸繡戶”等。
  
  眉毛的細長和彎曲兩個特點,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就是“蛾眉”。蠶蛾的觸鬚細長而彎曲,故稱。如《詩經?衛鳳?碩人》:“螓首蛾眉”;宋玉《神女賦》:“眉聯娟以蛾揚兮”;傅玄《有女篇?艷歌行》:“蛾眉分翠羽”;和虞《記室騫古意》:“清鏡對蛾眉”;張祜《集靈台》:“淡掃蛾眉朝至尊”;白居易《井底引銀瓶》:“宛轉雙蛾遠山色”;顧夐《玉樓春》:“枕上兩蛾攢細綠”等,都是讚美蛾眉。
  
  比喻眉毛細長、彎曲的,除了“蛾”字,還有“月”、“柳”等字眼。如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賦》:“紅唇寫朱,真眉學月”;杜牧《閨情》:“娟娟卻月眉”;晏殊《浣溪沙》:“鬢蟬欲迎眉際月”;晏幾道《菩薩蠻》:“愁春細畫彎彎月”等,都是寫月眉。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李商隱《和人題真娘墓》:“柳眉空吐效顰葉”;唐?趙鸞鸞《柳眉》:“彎彎柳葉愁邊戲”;韋莊《女冠子》:“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唐?王衍《甘州曲》:“柳眉桃臉不勝春”等,寫的都是柳眉。
  
  “眉毛美”不僅在於其“形”,還在於其“色”。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眉如翠羽”,寫出了眉之形與色。眉毛顏色有深有淺,但美女偏重於淡,偏重於青。古詩中常將美女的眉喻為“遠山”、“春山”。遠山很淡,這是無可懷疑的,春天的山不像夏天的山那麼濃郁,因此這些顏色都是淡青色的。如《西京雜記》:“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西漢卓文君眉如遠山,一時成為時尚,稱為“遠山眉”。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眉斂遠山青”;柳永《玉蝴蝶》:“翠眉開、嬌橫遠岫”;韋莊《荷葉杯》:“一雙愁黛遠山眉”;顧夐《遐方怨》:“兩條眉黛遠山橫”;晏幾道《菩薩蠻》:“春山眉黛低”等等,寫的都是遠山眉。黛,是一種青黑色顏料。古代女子常用黛畫眉,故稱眉為眉黛或黛眉。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如屈原《楚辭?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青黑色顏料畫眉。李商隱《無題》詩:“八歲偷造鏡,長眉已能畫”,連幼女也學畫長眉,說明畫眉在唐朝的流行程度。韋莊《謁巫山廟》:“春來空斗畫眉長”,反映宮女以與人比賽畫長眉來消磨時光;晏幾道《浣溪沙》:“日日雙眉斗畫長”,描寫歌妓日日畫眉斗長,爭妍比艷。唐朱慶餘《近試呈張水部》:“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妝畫好後,女子自忖,該不該問問夫婿:畫的眉形及深淺是不是時髦呢?
  
  5、杏臉桃腮
  
  艷光照人、白裡透紅,是中國古代美女面容的審美標準。
  
  古代詩詞曲賦中描寫美女面容,多強調其艷光照人。如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庄姝兮,苞濕潤之玉顏”;司馬相如的《美人賦》:“顏盛色茂,景曜光起”;張衡《定情賦》:“夫何妖女之淑麗,光華艷而秀容”;曹植《洛神賦》“轉眄流精,光潤玉顏”;曹植《靜思賦》:“紅顏曄而流光,卓特出而無匹”;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閑”等,都突出描寫了美貌的秀美、光澤。
  
  古人常用“玉”來形容美女的容貌,如“玉顏”或“顏如玉”,取義玉的溫潤、光潔和美好。除了以上部分名篇名句,還有《古詩十九首》之十二:“燕趙有佳人,美者顏如玉”;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等。
  
  古代詩詞曲賦中描寫美女面容,並非著意單純的白色,太蒼白了,沒有一絲血色,會給人以病態的感覺。與白色相協調的是粉紅,白裡透紅才是作者們所欣賞的。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就提出了白裡透紅的和諧美的標準,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美。白色、紅色完美結合的描述還有《漢孝惠皇后外傳》:“不傅脂粉而顏色如朝霞映雪”,紅色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單是意境,足以美得令人心醉。
  
  古人常用花來比喻美女的容貌,常用的花是桃、杏、芙蓉(蓮)等,強調臉色如花之嬌艷。這個“色”,當然是“白裡透紅”。常用的詞語是“杏臉桃腮”、“桃腮粉臉”、“人面桃花”、“面若芙蓉”等。《詩經?召南?桃夭》中早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用盛開的桃花比喻待嫁女子豐美的容貌。“杏臉桃腮”,臉似杏花白,腮如桃花紅,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杏臉桃腮,乘著月色,嬌滴滴越顯得紅白”。還有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四回:“平時第一愛妾,為羅氏女,生得杏臉桃腮、千嬌百媚”;南宋?易祓《喜遷鶯》:“見杏臉桃腮,胭脂微透”;南宋?楊澤民《蝶戀花》:“杏臉桃腮勻著酒”等。“桃腮粉臉”,形容年青女子粉紅色的面頰,如《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二回:“桃腮粉臉,描兩道細細春山”;明?沉仕《催拍?偶見》曲:“俊滿桃腮,疑是朝雲”;《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唇似丹硃,蓮臉生波,桃腮帶靨”等。“人面桃花”出自唐人崔護的詩句,與“桃腮粉臉”意思相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芙蓉即荷花,也是白裡透紅,煞是可愛,如白居易《簡簡吟》:“蘇家小小名簡簡,芙蓉花腮柳葉眉”等。
  
  古代美女的“杏臉桃腮”、白裡透紅,可能是天生如此,也可能是化妝的結果。古代女人常喜歡在臉上抹上白粉搽上腮紅。所謂白粉,就是鉛白、鉛粉,也有人稱其為鉛華或直接稱為“粉”,據說是夏禹發明的,不過,也有人說是商紂王所做的,然而女性普遍地在臉上塗抹白粉,卻是在周文王的時候。至於紅妝,最早,女性是將一種被稱為“朱”的染料塗在臉上,後來才懂得使用胭脂。據說,胭脂是北方匈奴所發明的。燕國便栽種了很多製造胭脂的植物。匈奴稱自己的妻子為“閼氏”,也就是可愛如“胭脂”的意思。閼氏不僅和胭脂意義相同,連發音也很是相似。“美人妝面,即薄粉,復以燕脂調勻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這說明,中國古代女性很早就藉助於往臉上撲粉搽胭脂來增加自己的姿色(或掩蓋某些缺陷)。
  
  關於古代美女的臉型,大多認為標準的臉型是上部略圓,下部略尖,形似瓜子,豐滿潔白,俗稱鵝子臉。此外“滿月”、“銀盆”也是符合中國古代審美標準的臉型。面如滿月,是指臉盤圓圓的、白白的,像滿月一樣,相貌白皙、豐滿、富態而有神采。面若銀盆,也是形容臉盤既白又圓,如《紅樓夢》描寫薛寶釵之美:“臉若銀盆,眼同水杏,唇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
  
  此外,還有關於美女額頭的描寫,如《詩經?衛風?碩人》中的美女庄姜:“螓首蛾眉。”螓首,是指一種類似於蟬的小蟲。它的前額豐滿、光潔。這是古代美女額頭的標準。
  
  同時,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也有許多關於笑靨的描寫。臉部的酒窩稱笑靨或雙靨,如《楚辭?大招》中即有“靨輔奇牙,宜笑焉只”的描述;又如漢代班婕妤《搗素賦》:“兩靨如點,雙眉如張”;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晉?傅玄《有女篇?艷歌行》“巧笑露歡靨,眾媚不可詳”;梁武帝《子夜歌》“巧笑茜兩犀,美目揚雙蛾”等,都是吟詠笑靨。
  
  6、櫻唇貝齒
  
  色澤紅潤、口型小巧是中國古代美女嘴唇的審美標準;晶瑩潔白、整齊均勻是中國古代美女牙齒的審美標準。
  
  自古以來,人們常以“紅唇皓齒”、“櫻唇貝齒”來讚美女性唇齒之美,晶瑩潔白、整齊均勻的牙齒配以小巧紅潤、充滿活力的櫻唇,當然會給人以自然健康的美感,對容貌美起到烘雲托月的作用。
  
  古代詩詞曲賦描寫女性唇齒之美,主要集中在“色”與“形”兩個方面,其中前者著墨最多。從顏色方面來講,基本上是兩點:唇紅、齒白。如《楚辭?大招》:“硃唇皓齒,嫭以姱只”;宋玉《神女賦》:“眉聯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曹植《洛神賦》:“丹唇外朗,皓齒內鮮”;傅玄《有女篇?艷歌行》:“丹唇翳皓齒,秀色若圭璋”;五代魏承斑《玉樓春》:“輕斂翠蛾呈皓齒”等,分別用“朱”字和“丹”字講嘴唇的鮮嫩紅艷,而用“皓”字和“鮮”字形容牙齒的白凈光潔。岑參《醉戲竇子美人》“朱唇一點桃花殷”,小口象一片殷紅色的桃花,嬌艷欲滴。張先《慶春澤?與善歌者》有“冰齒映輕唇,蕊紅新放”,用“冰”字形容牙的潔白,用“蕊紅”形容鮮紅的口唇,形成色彩上的鮮明對照,“蕊紅新放”一句還很形象地描寫了歌女輕啟朱口的姿態。元?薩天錫《楊妃病齒圖》詠楊貴妃病齒,也很美艷:“朱唇半啟榴房破,胭脂紅注珍珠顆。一點春寒入瓠犀,雪色鮫綃濕香唾。”
  
  從形狀方面來講,口唇講究小巧,牙齒強調整齊。人們常以“櫻桃”來比喻口唇,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就其顏色來說,要紅潤鮮亮,就如嬌艷欲滴的熟透的櫻桃;一是就其形態來講,要小巧可人,所謂“唇一點、小於朱蕊”是也。如白居易曾作詩讚美他的兩個年輕貌美的小妾:“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蘇軾《蝶戀花?佳人》中也有“一顆櫻桃樊素口”的詞句。用“櫻桃”比喻美女之口,不僅小巧玲瓏,而且紅艷欲滴,當真是秀色可餐。韓偓詩《褭娜》:“著詞暫見櫻桃破,飛盞遙聞豆蔻香”,講美女開口唱歌,小口就象熟透的櫻桃破為兩半,極為傳神。李後主《一斛珠》:“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也是詠美人口的名篇。另外,人們常以“瓠犀”、“貝”、“榴齒”等來比喻牙齒。如《詩經?衛鳳?碩人》形容美女庄姜“齒如瓠犀”,瓠犀,葫蘆的籽,晶瑩潔白而小巧整齊(《朱熹集?詩經卷》)。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形容東家之子“齒如含貝”,“貝”指白色螺殼,比葫蘆籽的比喻稍高一籌;《漢書?東方朔傳》里有“目若懸珠,齒若編貝”,“編貝”還強調了牙齒的整齊,更進一步。清代朱彝尊《沁園春?齒》里有“文貝編成,密鎖華池,懸漿易霑。愛蘭湯乍嗽,含朱愈瑩。瓠犀難擬,排玉還銛”,形容美齒用了“文貝編成”、“含朱愈瑩”、“瓠犀難擬”、“排玉還銛”等詞,除了“含朱愈瑩”之外,都含有整齊的意思。曹雪芹《警幻仙子賦》里有“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榴齒”,形容牙齒象石榴的果實一樣光潔整齊,而且還能散發出香氣。看來,古往今來的人們都認識到了整齊對牙齒的重要性。
  
  美女紅艷的口唇也常常用“檀口”或“絳唇”來形容。檀是一種淺紅色或淺絳色的顏料,在古代常被女子用作口紅,所以“檀口”便成了描寫女性淺紅色嘴唇的一個專用語。如唐代香奩詩人韓偓在《余作探使以繚綾手帛子寄賀因而有詩》中這樣寫:“黛眉印在微微緑,檀口消來薄薄紅。”唐?趙鸞鸞《檀口》詩云:“銜杯微動櫻桃顆,咳唾輕飄茉莉香。曾見白家樊素口,瓠犀顆顆綴榴芳。”這首詩描寫口齒,色、形、香俱全,咳唾飄香,也是一種美。詞牌中有一個小令《點絳唇》,調名取自江淹《詠美人春遊》的“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絳”是深紅色,“點絳唇”就是上下唇各畫一個紅色半圓,合在一起時就呈現出一個櫻桃小口,在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可以看到這種口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23:54 , Processed in 0.0925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